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12年 0卷 3期
刊出日期:2012-06-10

文学·文化·传播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理论研究
热点问题讨论
学科建设
读书与思考
实证研究
研究动态与信息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青年论坛
   
理论研究
5 陈丽琴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女县长当选困境
促进更多女县长诞生的制度安排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失败”,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女性当选的交易成本,如选举前的宣传和动员成本、决策中的信息成本、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和监督成本以及其他随机成本等大大多于男性,从而增加了其当选的困难。因此,要想促进更多女性当选,就必须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增加配套制度的供给、建立“整体政府”来降低交易成本。
2012 Vol. 0 (3): 5-11 [摘要] ( 396 ) [HTML 1KB] [PDF 925KB] ( 664 )
实证研究
12 左际平
从婚姻历程看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男权的复杂性*
本文考察了1949年建国前中国男权家庭中,父权与夫权的交织作用对夫妇权力关系的影响。其基本方法是跳出性别分析方法的局限,将家庭男权制度置于父系继嗣的体系中去研究,从而揭示已婚妇女在代际和夫妻权力关系方面错综复杂、起伏跌宕的婚姻历程。研究发现,在大家庭里,当父权起主导作用时,年轻夫妻均无权力,婆婆受父权的保护,受父权压迫最大的是家中儿媳。在“反哺”阶段,夫权往往用来保证男方的父母老有所养,而非完全满足男方的私利。夫妻之间,妻子通过生育子嗣和参与家庭事务逐步纳入父系体系,增强了丈夫对她们维系父系家庭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夫权对她们的约束。本文展示了至少在中国部分的父系继嗣家庭中,当夫权遇到父权时,性别与代际权力出现多重性,易变性和内争性,从而造成夫权时强时弱,时有时无,既同父权遥相呼应,又与其发生冲突。因此,中国传统男权家庭中妇女的地位在一生中是变动不定的。中国妇女在父系家庭中的地位也只有放置于纵(父权)横(夫权)两个轴心当中,通观她们的全部生活历史才能完全展示出来。
2012 Vol. 0 (3): 12-21 [摘要] ( 568 ) [HTML 1KB] [PDF 957KB] ( 1610 )
22 陈讯
候权与赠权: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如何转变的*——基于鄂中T镇婆媳关系演变历程的分析
本文通过对鄂中T镇6个村婆媳关系演变历程的深入调查,结合体制转型与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代际责任失衡趋势下农村三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归属感、权利与地位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时期的婆媳关系在家庭中的演变过程与内在张力进行阐释,揭示妇女在家庭中的归属感、权利与地位是如何转变的。
2012 Vol. 0 (3): 22-27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968KB] ( 809 )
热点问题讨论
28 夏吟兰
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 促进社会和谐
2012 Vol. 0 (3): 28-28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846KB] ( 839 )
29 王世洲
反对家庭暴力,建设和谐社会
本文评介了《2011年家庭工人公约》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协商机制,对中国相关法律进行了性别审计。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并论证了一些立法建议,包括遵循人权普遍性和非歧视原则,打破劳动法不调整私人雇佣的思维定势,通过三方协商机制和社会对话确立家政工劳动保障标准。
2012 Vol. 0 (3): 29-29 [摘要] ( 376 ) [HTML 1KB] [PDF 846KB] ( 769 )
30 夏吟兰
论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2008年全国妇联联合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生部制定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中国已经搭建起由国家立法、地方法规及相关规定构成的反家暴立法框架。但现行的禁止家庭暴力的相关规定过于抽象原则,缺乏体系化和可操作性,而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法律位阶低,难有突破,在反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实践中仍然过存在着取证难、认定难、救助难、追究法律责任更难的窘境。制定全国性的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势在必行。
2012 Vol. 0 (3): 30-31 [摘要] ( 502 ) [HTML 1KB] [PDF 834KB] ( 938 )
32 陈明侠
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基本原则
2012 Vol. 0 (3): 32-33 [摘要] ( 418 ) [HTML 1KB] [PDF 833KB] ( 943 )
34 李明舜
反家庭暴力法应合理界定家庭暴力的概念
在反家庭暴力立法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中,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2012 Vol. 0 (3): 34-34 [摘要] ( 473 ) [HTML 1KB] [PDF 827KB] ( 801 )
35 薛宁兰
家庭暴力防治法中的多机构合作干预模式
2012 Vol. 0 (3): 35-37 [摘要] ( 445 ) [HTML 1KB] [PDF 839KB] ( 921 )
38 肖建国
论民事保护令的中国特色*
民事保护令,也称保护令,是人民法院为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免受施暴人的肢体和精神等暴力行径,作出的一种司法救济措施。
2012 Vol. 0 (3): 38-39 [摘要] ( 413 ) [HTML 1KB] [PDF 833KB] ( 798 )
法律与政策研
40 刘明辉
家庭工人体面劳动公约对中国立法的影响*
本文评介了《2011年家庭工人公约》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协商机制,对中国相关法律进行了性别审计。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并论证了一些立法建议,包括遵循人权普遍性和非歧视原则,打破劳动法不调整私人雇佣的思维定势,通过三方协商机制和社会对话确立家政工劳动保障标准。
2012 Vol. 0 (3): 40-45 [摘要] ( 478 ) [HTML 1KB] [PDF 923KB] ( 777 )
学科建设
46 陈秋
国内外女性民俗研究综述
民俗学界“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女性的民俗文化探源”和“女性主义的民俗批评”两方面。中国民俗学者从学科发生始就关注女性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女性民俗研究”的内涵,应从研究客体和研究主体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女性民俗”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在整个民俗学界已经得到肯定,“女性民俗”的观念意识也在逐渐形成,而这毫无疑问带来民俗学研究发展的新契机。
2012 Vol. 0 (3): 46-54 [摘要] ( 415 ) [HTML 1KB] [PDF 961KB] ( 892 )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55 许淑贤
抗日战争时期妇女纺织运动及其意义——以山西省武乡县为例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敌人的军事进攻和严酷的自然灾害,解决经济困难,响应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的号召,武乡县妇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纺织运动。本文对山西省武乡县妇女纺织运动的背景、开展的状况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并且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其社会意义尤其是对妇女解放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武乡县妇女纺织运动的开展,改善了当地妇女的经济、政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状况,改变了妇女的精神面貌。
2012 Vol. 0 (3): 55-60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926KB] ( 934 )
61 叶青
论中央苏区妇女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本文对中央苏区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动因、政策与措施以及作用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苏区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是妇女自我解放后觉悟的充分表达,而苏区政府的广泛宣传、发布法令、建立妇女组织为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最终实现了妇女解放与革命的互动。
2012 Vol. 0 (3): 61-65 [摘要] ( 414 ) [HTML 1KB] [PDF 907KB] ( 744 )
文学·文化·传播
66 陈瑜,,
曲译“忠贞”:《巴黎茶花女遗事》对晚清贞节观念的新演绎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译者林纾不但用古文笔法重塑了“茶花女”的忠贞形象,更对妇女忠贞评判标准做了巧妙的演绎,使“贞节”评判的重心不在“性贞”,而是转移到“情贞”上,肯定以“真挚之爱”为核心的两性道德,拉开了五四前后贞节观念辩论的序幕。
2012 Vol. 0 (3): 66-72 [摘要] ( 415 ) [HTML 1KB] [PDF 981KB] ( 925 )
73 张晓佳
女性经验与民族志叙述型话语——以格莱蒂斯·理查德的纳瓦霍研究为例
叙述型的民族志表述表明研究者田野工作中主观、感性的经历可作为一种权威性并以一种复调的方式补充我们对对象全面的认识。理解女性经验,就需要对叙述中的性别进行解码,性别对阅读及解释赋予一定色彩,对性别的解读可以更好地分析女性在社会及历史中的地位及认同。
2012 Vol. 0 (3): 73-76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924KB] ( 833 )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77 周云
对日本2011年《男女共同参与白皮书》的解读*——以政治领域、科技领域女性参与为重点
2011年6月,日本政府发表了《男女共同参与白皮书》,力求对日本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的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做一个全面的总结。本文通过对白皮书的解读,分析了白皮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其中特别关注了白皮书的结构以及政府对男女参与政治领域和科技领域的现状总结和政策目标。
2012 Vol. 0 (3): 77-83 [摘要] ( 438 ) [HTML 1KB] [PDF 935KB] ( 1337 )
84 孙婷婷
身体的解构与重构——朱迪斯·巴特勒《身体之重》的身体述行解读
《身体之重》是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继提出性别述行理论的成名作《性别麻烦》之后,继续探讨生理性别与身体在物质维度上如何述行建构这一问题的力作。一方面,她借助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身体的物质性建构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她力图在精神分析理论的菲勒斯中心主义框架内揭示性别认同的幻象。通过批判齐泽克的称谓述行理论,巴特勒提出称谓的再赋义功能,认为主体在话语的掌控当中依然具有能动性。
2012 Vol. 0 (3): 84-89 [摘要] ( 690 ) [HTML 1KB] [PDF 945KB] ( 1599 )
青年论坛
90 朱剑
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基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视角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2012 Vol. 0 (3): 90-97 [摘要] ( 497 ) [HTML 1KB] [PDF 967KB] ( 810 )
研究动态与信息
98 蒋永萍,和建花,贾云竹,杨玉静,杨慧
认识和诠释新时期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综述
2012年5月7
2012 Vol. 0 (3): 98-103 [摘要] ( 428 ) [HTML 1KB] [PDF 894KB] ( 1170 )
104 肖扬
近20年中国妇女健康研究的本土化探索
2012 Vol. 0 (3): 104-112 [摘要] ( 378 ) [HTML 1KB] [PDF 936KB] ( 951 )
读书与思考
113 陈鹏,王雪
《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评介
2012 Vol. 0 (3): 113-115 [摘要] ( 396 ) [HTML 1KB] [PDF 852KB] ( 848 )
116 孔结群
他乡亦是家乡——《也是家乡》评介
2012 Vol. 0 (3): 116-118 [摘要] ( 429 ) [HTML 1KB] [PDF 867KB] ( 671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