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者”身份的社会性建构与主体性重建——基于豫北林村越南籍媳妇日常生活实践的解读 |
|
|
摘要 外籍媳妇作为一群特殊的移民群体,在社会结构性差异中被赋予边缘化的“他者”身份,渗透于日常生活和地方性认知中,再现为一种行动者内化了的身份属性,构成主体的内在张力。只有利用结构和网络资源优先突破行动者自身的局限,才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效发挥个体的积极能动性,实现主体性身份和地位的重建,而朋辈群体的互助共谋和婆家的全方位支持则是其从边缘化地位走向主体性重建的关键因素。
|
|
关键词 :
他者,
越南籍媳妇,
社会性建构,
主体性
|
|
[1] |
李洁 吉来诗琴. 从“家庭”走向“社群”——“都市中产全职妈妈”社会参与的路径与价值探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22, 0(1): 5-. |
[2] |
丁瑜;梁家恩. 外发工厂妇女的劳动生活困境与应对:一个零工经济与性别融合的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32-. |
[3] |
张骁健. 未完成的个体化:老年公园相亲实践中的主体性及其制约——基于北京市C公园相亲角的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25-. |
[4] |
朱骅. 他者视角与赛珍珠文学建构的中国妇女解放[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3): 80-. |
[5] |
辛逸 赵月枝. 乡村春晚、女性主体性与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以浙江省缙云县壶镇为例[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2): 17-. |
[6] |
许丽娜, 张广利. 生产空间下女工的主体性及其实现——基于福州SF工厂的个案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15, 0(2): 32-40. |
[7] |
曹慧中. 成为母亲:城市女性孕期身体解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4, 0(1): 88-95. |
[8] |
戴雪红. 自我与他者的永恒辩证——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论争探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 0(6): 73-79. |
[9] |
杨静. 试论参政妇女为妇女参政——论述与主体性的建立[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 0(6): 5-8. |
[10] |
杨笛. 看与被看的性别政治——民国时期金陵女大女生和金陵大学男生的故事[J]. 妇女研究论丛, 2012, 0(6): 82-87. |
[11] |
鹿锦秋.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女权主义发展*——南希·哈索克的辩证女权主义思想探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2, 0(5): 69-77. |
[12] |
刘希. 毛泽东时代女性的主体性问题——以韦君宜小说《女人》为例[J]. 妇女研究论丛, 2012, 0(4): 75-81. |
[13] |
成红舞. 他者间的关系——西蒙·德·波伏瓦对母女关系理解的伦理阐释[J]. 妇女研究论丛, 2011, 0(2): 80-8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