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参政妇女为妇女参政——论述与主体性的建立
杨静
中华女子学院 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北京 100101
Research on Women in Politics Working for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Discours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jectivity
YANG Jing
School of Gender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摘要 参政妇女要为妇女参政,这是一种政治理想,而现实是,参政妇女并没有为妇女参政的主体性。文章借助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理论,从中国妇女参政的历程中证明中国一些参政妇女为何没有出现为妇女参政的主体意识。结论是,如果没有一套为妇女参政的论述出现,女领导干部在其结构位置上并不必然出现为妇女参政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
参政妇女 ,
为妇女参政 ,
论述 ,
主体性
Abstract :Ideally, women in politics work for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eality, however, women in politics have not become the subjective awareness of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adopts critical theory and post-structural feminist theory to examine the history of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o show why there has not been the aware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mong women in Mainland China. It concludes that if there lacks a discourse on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omen politicians may not become the subjective awareness of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
women in politic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or wome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作者简介 : 杨静(1966-),女,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性别与妇女、妇女社会工作、变迁与发展中的农村工作等。
[1] 侯志明.妇女参政理论研究状况及趋势[A].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主编.中国妇女理论研究十年(1981-1990)[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 [2] 孙小迎.论男权社会樊篱中的妇女参政[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3] 吴仪编.中国女市长[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5. [4] 刘伯红.中国女市长调查[J].妇女研究论丛,2001,(增刊). [5] 王小波.试析我国女性群体的分化与分层[J].中华女子学报,2005,(5). [6] 杨静.政治理想与现实冲突——女领导干部生命故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7] 翁开诚.主体性的探究与实践[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8] 李小江.关于“女性/性别”的跨文化讨论[A].李小江等著.女人:跨文化对话[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9] 陈清侨.离析“中国想象”:试论文化现代性中主体的分裂构形[A].简瑛瑛编.认同·差异·主体性:从女性主义到后殖民文化想象[C].台北县: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10] 何佩群.朱迪斯·巴特勒后现代女性主义政治学理论初探[J].学术月刊,1999,(6). [11] Smith,A.M.. Laclau and Mouffee: The Radical Democratic Imaginary[M]. London: Routledge,1998. [12] 周嘉辰.女人与政治[M].台北:扬智出版社,2003. [13] 彭进清.论教育育人的主体性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 [14] 关于妇女宣传教育工作问题——1953年邓颖超同志在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A].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5] Jude Howell.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Struggling to Hold Up Half the Sky[J]. Parliamentory Affairs, 2002, (1). [16] Wang Qi. Women of China: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M]. Jackie West, 1999. [17] 刘宁.妇女权力:转型时期的主体回归于社会现实[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3). [18] 戴锦华.大众文化中的阶级和社会性别[A].杜芳琴,王向贤编.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1987-2003)[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19] 李小江.性别与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4. [20] 阮新邦.婚姻、性别与性——一个当代中国农村的考察[M].香港:香港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8. [21] 陆伟芳.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2] 林春.国家与市场对妇女的双重作用[A].杜芳琴,王向贤编.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1987-2003)[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3] 谭琳,丁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1]
李洁 吉来诗琴. 从“家庭”走向“社群”——“都市中产全职妈妈”社会参与的路径与价值探析 [J]. 妇女研究论丛, 2022, 0(1): 5-.
[2]
丁瑜;梁家恩. 外发工厂妇女的劳动生活困境与应对:一个零工经济与性别融合的分析 [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32-.
[3]
张骁健. 未完成的个体化:老年公园相亲实践中的主体性及其制约——基于北京市C公园相亲角的研究 [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25-.
[4]
辛逸 赵月枝. 乡村春晚、女性主体性与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以浙江省缙云县壶镇为例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2): 17-.
[5]
王欣 曹锦清. “他者”身份的社会性建构与主体性重建——基于豫北林村越南籍媳妇日常生活实践的解读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6, 0(5): 48-.
[6]
许丽娜, 张广利. 生产空间下女工的主体性及其实现——基于福州SF工厂的个案研究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5, 0(2): 32-40.
[7]
曹慧中. 成为母亲:城市女性孕期身体解析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4, 0(1): 88-95.
[8]
鹿锦秋.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女权主义发展*——南希·哈索克的辩证女权主义思想探析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2, 0(5): 69-77.
[9]
刘希. 毛泽东时代女性的主体性问题——以韦君宜小说《女人》为例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2, 0(4): 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