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14年 0卷 3期
刊出日期:2014-04-10

文学·文化·传播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图书评介
理论研究
学科建设
实证研究
法律与政策研究
研究动态与信息
青年论坛
   
理论研究
5 李 琴
应用规则模型下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规则分析*
应用规则是参与者普遍认可的对何种行为和结果是被要求、禁止和许可的具有可执行力的描述。奥斯特罗姆认为,一个深入的制度分析的第一步是试图理解个体做选择时的应用规则和范式,所以应用规则模型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那么在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过程中,有着怎样的规则?如何通过应用规则模型来对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进行分析?文章基于应用规则模型划分的7类规则,结合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实际,深入分析了在当前背景下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应用规则。
2014 Vol. 0 (3): 5-13 [摘要] ( 526 ) [HTML 1KB] [PDF 1069KB] ( 885 )
实证研究
14 严 静
身体的自我规训与抗争表达*——对阿玲就业流动经历的性别解读
文章对女性阿玲的就业流动经历进行个案描述,展示阿玲的就业流动经历和在工厂的生存图景,关注阿玲身体的自我规训和对工厂组织纪律、层次分化、非正式群体的契合,以期揭示并理解她所处的社会历史、家庭性别分工、企业文化背景对她身体的形塑,同时解析工厂场域下异化劳动的极限体验和社会场域下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并深入阐述女性就业流动群体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抗争的日常表达,试图理解她们“用脚投票”的表征仪式成为弱者的武器的社会行动隐喻。
2014 Vol. 0 (3): 14-21 [摘要] ( 457 ) [HTML 1KB] [PDF 1033KB] ( 960 )
22 张文馨 ,叶文振
旅游地女性表演者身体的社会型塑——基于广西L演出剧场的考察①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景演出剧场作为新旅游空间,招募了大量非少数民族青年女性从事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文章以身体为出发点考察这些女性表演者的社会型塑:女性表演者身体在市场的性别化消费逻辑下,经由组织制度化的时空运作以及组织中的身体规训而被型塑,成为了具有消费性、生产性以及民族文化性的身体,从而揭示旅游演艺将民族文化化约为隐匿在其背后的传统性别秩序与社会性别角色。
2014 Vol. 0 (3): 22-29 [摘要] ( 468 ) [HTML 1KB] [PDF 1036KB] ( 882 )
30 杨 慧
80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性别差异分析*
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城镇8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就业质量和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80后女大学生就业率较低,性别差异较大。求职应聘是80后女大学生最主要的工作获得途径,就业性别歧视对8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途径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女大学生注重工作稳定,但是在就业性别歧视的影响下,80后女大学生的工作稳定性、正式编制比例以及工作满意度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同类男性,总体就业质量指数较低。即使是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工作的80后女大学生,其就业质量仍然低于同类男性。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及社会各界需要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公平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4 Vol. 0 (3): 30-38 [摘要] ( 444 ) [HTML 1KB] [PDF 1139KB] ( 902 )
39 本刊编辑部
深化男女平等价值观研究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
编者按:自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在这一新形势下,深入研讨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科学分析男女平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宣传倡导男女平等价值观的途径方法,从男女平等的角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邀请4位学者分别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概念、理论内涵,践行男女平等价值观面临的机遇、挑战,推动男女平等价值观主流化的路径,以及大众传媒在确立男女平等价值观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引起专家学者对男女平等价值观与相关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并在实践中推动男女平等价值观不断融入社会和公民生活,实现观念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2014 Vol. 0 (3): 39-38 [摘要] ( 440 ) [HTML 1KB] [PDF 931KB] ( 747 )
热点问题讨
41 韩贺南 , 张李玺
改革开放以来男女平等概念的基本内涵与演变
男女平等是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的基本含义昭示着这一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与主题。
2014 Vol. 0 (3): 41-42 [摘要] ( 470 ) [HTML 1KB] [PDF 918KB] ( 1436 )
43 刘晓辉
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建构*
在培育和践行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过程中,有两个核心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男女平等价值观是什么,即要澄清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只有首先知晓男女平等价值观为何物,才能谈认同、培育、建构、践行的问题,这是男女平等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前提性问题;二是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建构路径是什么,即探求男女平等价值观如何才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这是男女平等价值观理论体系的理论旨归。
2014 Vol. 0 (3): 43-44 [摘要] ( 456 ) [HTML 1KB] [PDF 917KB] ( 803 )
45 刘利群
从法律政策到文化自觉:大众传媒在男女平等价值观确立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倡导男女平等,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妇女发展,提高了妇女地位,也为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尊重和赞誉。
2014 Vol. 0 (3): 45-46 [摘要] ( 511 ) [HTML 1KB] [PDF 918KB] ( 764 )
法律与政策研究
47 綦淑娟
新型城镇化与女性新市民的城市融入:社会政策的视角
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出台,为包括女性在内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了市民化的政策路径,也使农业转移女性人口群体的城市融入出现新的趋势与特点。文章基于新的时代背景,聚焦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女性新市民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这一群体城市融入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探讨促进女性新市民城市融入的现实路径。
2014 Vol. 0 (3): 47-54 [摘要] ( 502 ) [HTML 1KB] [PDF 1023KB] ( 880 )
学科建设
55 丁 瑜
以高校女教师为例论女性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
现有针对女性高级知识分子、高校女教师群体的研究多采取问题取向与割裂的视角,使女性经验隐没于男性声音中,因此突出了女教师在生涯发展中的负面形象,对其日常生活中的能动性和策略往往缺乏观照。文章基于高校女教师的研究反思现行女性研究的理论取径,认为关注个人经验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转向。女性主义关照下的日常生活研究思想方法和理论框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从理论和经验上理解女性生活,成为未来妇女和性别研究的新方向。
2014 Vol. 0 (3): 55-64 [摘要] ( 558 ) [HTML 1KB] [PDF 1050KB] ( 918 )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
65 孙 静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警政改革视阈下的女子警察*
女子警察的出现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近代警政建设的必然结果。然而无论是施政机关还是女性自身,对于女性步入传统的男性专属职业领域,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兼之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环境的急速变化,相对同时代的其他女性职业群体而言,女子警察未能有突出建树。女子警察的设立尽管存在初次尝试的诸多不足,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女警的出现不仅完善了近代警察制度,更拓展了女性从业领域,其历史价值大于现实价值,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2014 Vol. 0 (3): 65-70 [摘要] ( 551 ) [HTML 1KB] [PDF 1012KB] ( 793 )
71 李相森
传统司法裁判中的女性因素考量——以清代司法判牍档案为中心
清代司法判牍档案中,女性的性别身份、社会角色是司法裁判予以考量的重要因素。珍视名节操守的未婚女、守节孀居之寡妇、年迈笃疾的母亲等女性形象得到了司法裁判者的关注,并影响了司法裁判结局,而嚣悍之妇的撒泼逞刁无一例外遭到司法裁判者的严厉打压。传统司法裁判对涉讼女性身份、角色的考量,其本质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选择性塑造。对女性符合角色期待的行为予以肯定,而对不符合角色期待的行为予以打压,以塑造服从男性统治的合格女性。
2014 Vol. 0 (3): 71-77 [摘要] ( 438 ) [HTML 1KB] [PDF 1060KB] ( 793 )
文学·文化·传播
78 李慧英
性别刻板定型与“文化陷阱”
性别刻板定型是文化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极少为人意识到的文化陷阱,中国已经签署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将性别刻板定型列为隐性的性别歧视,认识其本质特点,厘清其与性别差异、个体差异的关系,进行文化上和制度上的重构,应当是中国推进性别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4 Vol. 0 (3): 78-83 [摘要] ( 504 ) [HTML 1KB] [PDF 995KB] ( 1289 )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84 王 彬,潘金文
美国禁止容貌歧视的立法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容貌歧视在就业中广泛存在,但在中国尚没有被法律明令禁止。美国是反就业歧视较为先进的国家,但除部分司法管辖区明确立法禁止就业容貌歧视外,美国联邦成文法律亦未将就业容貌歧视明令禁止。美国联邦司法实践主要通过将容貌附加于《民权法案》第7章禁止的就业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联邦残疾人法》禁止的就业残疾歧视来间接规制就业容貌歧视。借鉴美国这种“隐含性的”的曲线救济路径,将容貌歧视的救济与《就业促进法》明令禁止的民族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残疾歧视相结合加以保护,是中国对就业容貌歧视救济的现实可行之道。
2014 Vol. 0 (3): 84-90 [摘要] ( 481 ) [HTML 1KB] [PDF 1042KB] ( 938 )
91 Anita Runge著,杨占鳌译
性别研究中的知识传承——德国文学研究的视角*
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妇女研究发展成为社会性别研究,而社会性别研究从世纪之交就成为了性别理论的核心体系,这一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损害,尤其是妇女研究自身知识的流失。性别研究在德国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学科领域,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还不是所有专业学科的传统内容中自然的组成部分,性别研究的危机与困境,已威胁到有40多年历史的性别研究传统所取得的成就。文章希望详细探究这一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才能对其加以化解。
2014 Vol. 0 (3): 91-97 [摘要] ( 492 ) [HTML 1KB] [PDF 1014KB] ( 763 )
青年论坛
98 薛熙明
在校女大学生旅游体验与旅游需求的质性研究*
现代社会中,女性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机会和空间,外出旅游也成为她们获取个人体验、追求个人需要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是青年知识女性的代表,已有研究只对其旅游行为特征和旅游市场开发有一定分析,而相关的旅游体验研究还较为缺乏。通过对昆明女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其旅游体验主要为关系补偿体验、环境补偿体验、遁世体验和认知体验。旅游过程中的想像体验和旅游后的治疗体验也较为常见。这些旅游体验来自于她们自我认同、自我表现、认知外界和追求真实性的需要,并受到心理、文化、社会、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2014 Vol. 0 (3): 98-105 [摘要] ( 583 ) [HTML 1KB] [PDF 1026KB] ( 932 )
研究动态与信息
106 姜秀花  宓瑞新 史凯亮
“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研讨会综述
2014年5月21-23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京联合举办2014年年会暨“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研讨会。会议旨在以学术研讨形式纪念国际家庭年20周年,推动我国新形势下有关家庭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营造有利于家庭和谐和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宋秀岩主持开幕式。
2014 Vol. 0 (3): 106-114 [摘要] ( 410 ) [HTML 1KB] [PDF 1037KB] ( 1063 )
115 王瀛培
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女性与医疗卫生研究述评
在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女性与医疗卫生的议题逐渐得到关注。文章从女性生理卫生的认知、中国妇产科医疗史、女性作为医疗照顾者以及中西医冲突下的近现代助产事业等4个方面对这一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价。
2014 Vol. 0 (3): 115-122 [摘要] ( 528 ) [HTML 1KB] [PDF 1015KB] ( 1467 )
图书评介
123 陶艳兰
走向未知的身体:医学知识的影响与性别支配*——读李贞德《性别、身体与医疗》
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文化史被引入台湾,目前已居台湾史学界主流,取得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李贞德编著的《性别、身体与医疗》一书中收集的与生命医疗史相关论文便是其重要代表。身体史学界认为,身体不能被孤立地看待,个别的身体史必须要根植到特定的文化领域,比如性别史、政治史、技术史、医学史、宗教史,等等。
2014 Vol. 0 (3): 123-127 [摘要] ( 442 ) [HTML 1KB] [PDF 994KB] ( 826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