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美国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职场性骚扰属于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章所禁止的性别歧视行为。从规范法学的角度看,法院一开始并不接受性别歧视学说,后来因为逐步认定了性骚扰必然会涉及对受害人性别的选择这一事实,所以认为性骚扰属于性别歧视范畴。从法理学的角度,以麦金农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法学家建构了性与性别霸权的关系。同时,学者们认为司法上性骚扰的认定出现了"性欲主导模式",既存在规制过窄的问题,对无关乎"性"的性别骚扰过于忽视;又有规制过度的问题,反性骚扰话语与科层制反"性"管理话语相结合,对职场进行了过度管制。因此,有一种学说希望把性骚扰建构为维持性别刻板的工具。对于性骚扰到底错在哪里的追问,可以让我们反思侵权法模式与反歧视模式法的利弊得失。
|
|
关键词 :
性骚扰 ,
性欲望主导模式 ,
科层制 ,
侵权模式 ,
反歧视法模式
|
|
[1] |
薛宁兰. 防防治性骚扰的中国之路:学说、立法与裁判[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3): 88-. |
[2] |
张丽宾.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妇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任务——从保障妇女经济权利的角度[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6): 5-. |
[3] |
卢杰锋. 职场性骚扰的用人单位责任——从《民法典》第1010条展开[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5): 87-. |
[4] |
吴帆 周子垚. 社会工作职场性骚扰与容忍度研究——兼论组织氛围的中介效应[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5): 71-. |
[5] |
王天玉. 言辞型职场性骚扰的司法裁判逻辑[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5): 60-. |
[6] |
卢杰锋. 职场性骚扰案件证明问题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5): 80-. |
[7] |
林建军. 高校学术领域性骚扰防治体系的功能定位及其建构[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2): 67-. |
[8] |
郦菁. 比较视野中的反性骚扰政策——话语建构、政策过程与中国政策制定[J]. 妇女研究论丛, 2018, 0(3): 33-45. |
[9] |
刘春玲. 美国防治高校性骚扰的制度与实践——第九条下高校的主要义务[J]. 妇女研究论丛, 2018, 0(1): 111-. |
[10] |
卢杰锋. 美国职场性骚扰雇主责任的判例法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6, 0(2): 71-79. |
[11] |
李 军. 学术性骚扰的共犯性结构:学术权力、组织氛围与性别歧视——基于国内案例的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4, 0(6): 44-55. |
[12] |
张永英. 关于高校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机制的探讨*[J]. 妇女研究论丛, 2014, 0(6): 66-71. |
[13] |
宋少鹏. 何为性骚扰?:观念分歧与范式之争 ——2014年教师节前后“性学派”对“女权派”的质疑[J]. 妇女研究论丛, 2014, 0(6): 56-65. |
[14] |
刘小楠. 性骚扰的现状及法律规制*——以港台地区性骚扰立法为鉴[J]. 妇女研究论丛, 2014, 0(4): 41-48. |
[15] |
陈志霞, 徐荣华. 矛盾性别偏见与工作场所性骚扰态度的相关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 0(4): 54-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