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21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2021-01-25

实证研究
法律与政策研究
青年论坛
“‘十四五’规划与妇女发展”专家笔谈
历史上的妇女、疫情与卫生
   
“‘十四五’规划与妇女发展”专家笔谈
5 李英桃
国际合作与性别平等:目标设定与方向探讨
2020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5周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5周年和全球性别平等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2020年又恰逢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9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推动妇女切实参与国际合作并致力于实现全球性别平等,成为中国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议题。 
2021 Vol. 0 (1): 5- [摘要] ( 382 ) [HTML 1KB] [PDF 182KB] ( 866 )
13 徐秀丽;孙清波
南南合作给妇女/性别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南南合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追求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团结、区域融合、经济技术合作以及新时期战略对接和全面合作等阶段,成为南北合作的重要补充。2019年第二届联合国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在总结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合作40年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南南合作在多个维度上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力和贡献,其中就包括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2021 Vol. 0 (1): 13- [摘要] ( 307 ) [HTML 1KB] [PDF 245KB] ( 583 )
实证研究
18 苏熠慧
性别与劳动研究:理论、概念与启发

本文从劳动社会学角度梳理了西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理论来源、重要概念和对中国研究的启发。本文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劳动研究的批判和拓展,这些拓展包括推动劳动研究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双重不平等,以及打破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边界,关注私人领域的情绪、身体表征、审美和亲密关系的商品化及其对劳动者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几个重要概念——"情绪劳动"、"情感劳动"以及"身体劳动"、"审美劳动"和"亲密劳动"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行了梳理,提出在中国进行性别与劳动研究需要考虑本土文化、国家、经济转型模式和全球化的影响。 
2021 Vol. 0 (1): 18- [摘要] ( 454 ) [HTML 1KB] [PDF 496KB] ( 1774 )
32 张亮
未婚怀孕:意外还是计划之内?——流动青年同居者的怀孕意愿与经历研究

未婚怀孕现象在中国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未婚同居的兴起,未婚怀孕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同居伴侣中。本文通过分析来自35位有未婚怀孕经历(自己或伴侣)和30位正面临未婚怀孕风险的两类流动青年男女同居者的深度访谈材料,探讨了流动青年的同居怀孕意愿,以及导致或阻止他们在同居关系中怀孕的因素。研究发现,同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动青年女性意外怀孕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往往是由于避孕时的疏忽大意和依赖有效程度较低的避孕方式所致,很少是因为缺乏避孕意识和知识。研究还发现,同居怀孕情况的增多部分取决于计划内怀孕的增多,同居关系特征、家庭期待和生育的年龄规范压力是影响怀孕意愿的关键因素,怀孕成为结婚准备过程中的一步,有时甚至是结婚前必要的一步。总之,在流动青年群体中,一种关于同居、怀孕和婚姻的联合决策模式正在形成,尽管这打破了组建家庭的传统顺序,但由婚姻来组织生育行为的社会规范并未被动摇。 
2021 Vol. 0 (1): 32- [摘要] ( 350 ) [HTML 1KB] [PDF 362KB] ( 971 )
42 卢素文;陈伟杰
村庄参与中的差别化接纳——江西省农村外嫁女集体回娘家活动研究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外嫁女与娘家村庄的关系逐渐发生改变。本文运用"接纳度"和"同等性"两个维度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通过剖析江西省四个村庄集体回娘家活动,呈现外嫁女在村庄参与中的身份问题。研究发现,外嫁女通过集体回娘家活动改变了其参与村庄事务的实质性缺席和象征性参与的状态,借助亲情表达和仪式认可被重新接纳为娘家村庄的成员。不过,与男性相比,这种接纳属于差别化接纳,具有功利性、暂时性和尊卑有别的特征。同时,这种差别化接纳隐匿于亲情联结和个体平等的叙事中,并未被活动参与主体明确意识到。 
2021 Vol. 0 (1): 42- [摘要] ( 323 ) [HTML 1KB] [PDF 822KB] ( 809 )
法律与政策研究
55 郭晓飞
性骚扰是性别歧视吗:一个法理的追问

在美国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职场性骚扰属于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章所禁止的性别歧视行为。从规范法学的角度看,法院一开始并不接受性别歧视学说,后来因为逐步认定了性骚扰必然会涉及对受害人性别的选择这一事实,所以认为性骚扰属于性别歧视范畴。从法理学的角度,以麦金农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法学家建构了性与性别霸权的关系。同时,学者们认为司法上性骚扰的认定出现了"性欲主导模式",既存在规制过窄的问题,对无关乎"性"的性别骚扰过于忽视;又有规制过度的问题,反性骚扰话语与科层制反"性"管理话语相结合,对职场进行了过度管制。因此,有一种学说希望把性骚扰建构为维持性别刻板的工具。对于性骚扰到底错在哪里的追问,可以让我们反思侵权法模式与反歧视模式法的利弊得失。 
2021 Vol. 0 (1): 55- [摘要] ( 652 ) [HTML 1KB] [PDF 503KB] ( 1386 )
70 沈洁
家务劳动再分配的政策探索——日本“高龄女性贫困”问题的反思
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日本,"高龄女性贫困"的倾向日渐凸显。究其政策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优先对经济发展投资,将育儿养老等再生产领域的社会支出压缩到最低限度。由此形成的男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事有酬劳动、女性承担再生产领域的家务劳动从事无酬劳动的格局,虽然使日本创造了快速经济发展的奇迹,但其代价是牺牲了一代女性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权利与机遇,并引发了当前的"高龄女性贫困"问题。近年来,日本注重探索家务劳动再分配政策路径,通过推进男女机会平等政策改革,提高家庭福利水平,改善女性劳动环境,防止"高龄女性贫困"问题继续蔓延。 
2021 Vol. 0 (1): 70- [摘要] ( 338 ) [HTML 1KB] [PDF 353KB] ( 2042 )
历史上的妇女、疫情与卫生
80 姚霏
卫生知识与性别分工——近代中国传染病知识的性别化传播研究
女性是近代传染病知识传播的重要受众。得益于近代中国对传染病防治的日益重视和"家庭"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特殊地位,妇女报刊和以教科书为基础的学校教育将较为系统前沿的传染病知识传播给女性。同时,通俗实用的传染病知识也经由民众教育向普通城乡妇女传播。在近代传染病知识向女性传播的过程中,性别化传播始终存在。传统性别分工成为向女性传播传染病知识的重要依据,性别化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传统性别分工。但在缺乏医学启蒙的近代中国,围绕"家庭"的知识传播,向女性提供了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近代中国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染病知识传播策略,可以给当下提升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以启示。 
2021 Vol. 0 (1): 80- [摘要] ( 273 ) [HTML 1KB] [PDF 447KB] ( 953 )
93 王瀛培;徐华博
卫生行政与妇女保健实践:20世纪50年代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在上海

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的推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卫生行政对妇女保健实践的一次直接介入,该法学自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符合新中国"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得益于妇产医学精英在技术研究和各界在宣传教育中的努力,上海在推行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成为全国的标杆。在经历了高潮和重振等阶段后,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在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改造医学界思想和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态度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接受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的妇女而言,实际"痛与不痛"已不重要,其从无痛分娩法所要求的住院分娩、自然分娩中获益良多。 
2021 Vol. 0 (1): 93- [摘要] ( 275 ) [HTML 1KB] [PDF 638KB] ( 851 )
青年论坛
113 冯淼
革命地方实践与妇女解放问题:兼评丛小平《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1940-1960》
1939年《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颁布后,边区法院做出了系列司法修改和调整。丛小平的近期研究《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1940-1960》详细考察了这一过程及其背景和影响。她指出,边区政府在施行婚姻法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考量、吸纳了地方风俗和司法实践经验,出现了从婚姻"自由"到"自主"的核心法制理念的变化。这一立法司法建制过程体现了中共革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激发并肯定了农村妇女的"自主"能动性,并没有背弃其妇女解放的承诺。这一研究回应和修正了20世纪80年代英文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的主流观点,体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外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问题研究的新趋势,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义。 
2021 Vol. 0 (1): 113- [摘要] ( 347 ) [HTML 1KB] [PDF 403KB] ( 731 )
124 朱雪峰;王琴
性别议题的媒体表达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基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剩女”议题报道的分析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当前国际传播的重要命题。本文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对"剩女"议题的报道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其媒体表达进行深度剖析。研究认为,就性别议题而言,以媒体表达推动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方法和路径可归纳为:信源的多元化、平衡性和适合度相结合;运用综合、实证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增强应对意识和能力;强化受众意识。 
2021 Vol. 0 (1): 124- [摘要] ( 328 ) [HTML 1KB] [PDF 227KB] ( 1237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郭 晔
执行主编:张永英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