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20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2020-11-25

文学·文化·传播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法律与政策研究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十四五’规划与妇女发展”专家笔谈
集体化时期农村托幼研究
   
“‘十四五’规划与妇女发展”专家笔谈
5 张丽宾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妇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任务——从保障妇女经济权利的角度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参与经济活动是妇女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消除性别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活动,是落实《建议》的必然要求。参与经济活动最主要的方式是就业创业。为此,本文主要关注女性人力资源发展情况。 
2020 Vol. 0 (6): 5- [摘要] ( 286 ) [HTML 1KB] [PDF 127KB] ( 683 )
8 吴惠芳;王宇霞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妇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向“十四五”规划的讨论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清晰地勾勒出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农村建设行动与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明确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即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紫云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进入"后扶贫时代"。如何沿着"十四五"规划的指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理念、新格局中更好地发挥妇女和妇女组织的作用,在乡村发展中实现妇女发展,亟需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研究者的共同关注与探讨。
2020 Vol. 0 (6): 8- [摘要] ( 242 ) [HTML 1KB] [PDF 179KB] ( 477 )
12 薛宁兰
妇女权益保障的国家意志:承诺与行动——从北京世妇会到“十四五”规划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就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四点主张,做出庄严承诺。其中,"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表达出中国在推进妇女权益保障、落实性别平等目标上的坚定政治意愿。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进一步为妇女权益保障指明了方向。 
2020 Vol. 0 (6): 12- [摘要] ( 227 ) [HTML 1KB] [PDF 161KB] ( 475 )
集体化时期农村托幼研究
16 万笑男;朱丽丽
从“帮忙看孩子”到“为共产主义培育幼苗”——山东农村保教人员研究(1951-19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为进一步解放妇女劳动力,农村托儿组织广泛地建立起来。"看孩子"这项传统的家务劳动逐渐社会化,由再生产领域进入生产领域,抚育儿童也由家庭责任转变为国家和集体的责任。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重塑了农村保教人员的社会身份,使她们从"帮忙看孩子"的人,转变为"为共产主义培育幼苗"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在国家话语的支持下,保教人员用真诚、努力的工作为自己赢得了信任和尊重,并发展出颇为灵活、有效的方法,促进了诸如儿童培育、现代卫生、妇女解放等现代观念在农村社会的传播。她们的努力改变了农村传统的育儿方式,也促使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保教人员在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故事,不仅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有助于考察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运行情况。
2020 Vol. 0 (6): 16- [摘要] ( 221 ) [HTML 1KB] [PDF 449KB] ( 532 )
29 梁苑茵
农忙托儿所与乡村再造——李凖《农忙五月天》里的制度与人心
李凖创作于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前夕的短篇小说《农忙五月天》一般被视为农村女青年东英在农忙时节为"发动妇女参加生产""解放妇女劳动力"而在村里创办农忙托儿所的故事,但小说叙述构造的特别性及思想内涵的深刻性与丰富度一直未受到关注。本文聚焦小说所呈现的农忙托儿所创办过程的特别之处,尤其是"人心换人心"的感觉—意识—行为方式对"村—社"空间形态和人心状态的再造。本文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与"社会"之间,李凖的"文学"观察打开了新的空间 | 如果把李凖的文学观察与呈现放置在"现代中国"实践经验的思想史脉络中考察,将有助于深化对"组织妇女"与"解放妇女"、制度与人心、"共和"政治等问题的讨论。
2020 Vol. 0 (6): 29- [摘要] ( 196 ) [HTML 1KB] [PDF 555KB] ( 525 )
法律与政策研究
44 吴小沔
关注亲密伴侣间的权力:胁迫控制研究述评
亲密伴侣间的胁迫控制现象指关系中的一方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起对另一方系统性的权力与支配的长期行为模式。由胁迫控制所导致的悲剧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但国内学术界尚未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西方学术界的有关研究与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而在引介西方研究成果时,中国学术界也需要面对本土化问题。为了让胁迫控制研究更好地适应中国现实,笔者认为需要回到胁迫控制研究产生与发展的具体社会文化情境中,分析研究最初的问题意识,继而才能更好把握其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研究和理论加以调整。本文旨在具体呈现胁迫控制研究与亲密伴侣暴力研究、反家暴运动和女性主义的互动,深刻理解有关研究为何以及如何研究亲密伴侣间的权力,继而思考中国胁迫控制研究的发展空间。 
2020 Vol. 0 (6): 44- [摘要] ( 281 ) [HTML 1KB] [PDF 438KB] ( 888 )
56 卜娜娜;卫小将
劳累、拉扯与孤单:“老漂”母亲的母职实践及回应

母职是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议题,主要探讨社会文化规范下母亲的孩童抚育行为。本研究以"老漂"母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照料子女及孙辈的母职体验,发现"老漂"母亲的母职实践呈现出劳累、拉扯与孤单的状态。她们承担着双重的母职照料责任,承受着身体的劳累,面临原有照料经验与现代科学及中产阶层育儿话语的拉扯,同时社会交往的匮乏、未来与子女及孙辈因地域分离而可能导致的情感联结减弱也使她们感到焦虑与孤单。这一母职实践的背后体现了"老漂"母亲面临着母职意识形态的内化、社会婴幼儿照料体系缺失等多层次的结构性约束,同时她们也在育儿方法调适、代际关系处理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主体性,母职在她们身上呈现出束缚与掌控并存的状态。 
2020 Vol. 0 (6): 56- [摘要] ( 288 ) [HTML 1KB] [PDF 432KB] ( 661 )
68 "生理期知识与卫生用品使用情况研究"课题组
')" href="#"> 贫困地区女性生理期知识与卫生用品使用情况报告——基于甘肃省漳县、西和县的调研
"月经贫困"主要指因观念或经济因素导致女性在生理期无法获得足够安全、健康的卫生用品,是近期社会上比较关注的话题。通过对甘肃省漳县和西和县的实地调研,本文对贫困地区女性生理期健康知识掌握、卫生用品购买和使用以及相关服务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贫困女性因经济负担能力不足导致的"月经贫困"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在保证贫困女性基本用得起卫生用品之后,更应关注她们在卫生用品使用方面如何用得明白、用得舒适、用得方便、用得放心,为此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社会资源,提高农村女性卫生用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及性,同时注重提高贫困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女性在生理期使用有质量保障的卫生用品创造友好环境。 
2020 Vol. 0 (6): 68- [摘要] ( 266 ) [HTML 1KB] [PDF 255KB] ( 1608 )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74 秦方
在历史与性别之间——大陆地区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的知识史路径
本文将近五年来大陆地区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视为一种知识生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者们如何依托学科、性别等途径产生对"妇女"的体制性知识。一方面,研究者们以"妇女"为统摄概念,借助会议、期刊、数据库、丛书等生产机制和资源,跨越史学内部不同领域,推动史学与其他学科之联合,促成妇女史研究这一学术共同体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知识体系和代际等方面的差异,学者们形成不同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方式对"妇女"进行研究。这些知识生产方式不只是个体层面的学术探索,亦是时代趋势之折射。它们反映出历史学科内部不同领域的划界和跨界,妇女/性别理论和实践的在地化和全球化互动,以及中国在当下世界格局中以本土经验来寻求自我定位等议题。唯有进一步反思研究者自身的知识前提,以个体勾连时代,我们才能将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向纵深推进。 
2020 Vol. 0 (6): 74- [摘要] ( 253 ) [HTML 1KB] [PDF 405KB] ( 1144 )
85 刘阳河
身份、主体与合理性:清代闺秀家务诗词的日常化书写
清代闺秀诗人突破了唐宋以来的女性诗词经典传统,在闺情闺怨和家国之思以外开拓了对日常生活的书写,这为考察古代女性的主体意识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家务作为女性特有的性别职责进入女性诗词,令闺秀的自我性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其中,中馈和女红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大主题:中馈是将家务艺术化的新素材,指向妇德职能的"齐家",体现出闺秀的性别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自觉;女红是诗词创作的传统题材,其文本形象经过女性日常化书写的革新而尝试摆脱男性凝视与物化,呈现出丰富的面貌并浮现出性别主体意识。家务诗词的大量出现,与女性诗词创作主体从女妓向闺秀的转变密不可分,也是清代闺秀在男权话语规范下减小创作阻力的合理化途径。在清代,面对诗词创作如何超越平庸这一共同困境,男性诗人努力去除日常化,而女性诗人则致力于从日常化中寻找诗意,推陈出新。 
2020 Vol. 0 (6): 85- [摘要] ( 250 ) [HTML 1KB] [PDF 446KB] ( 1082 )
文学·文化·传播
96 薛英杰
阶层界限与科举压力:清初通俗小说中的文人赘婚故事
目前明清赘婚研究以下层社会赘婚为主要对象,较少注意文人阶层赘婚的特殊性质。随着明清科举竞争的激烈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文人将入赘视作获得科考成功、维护家族地位的重要婚姻形式,不仅可以赘入同等阶层的文人家庭,也成为非文人家庭理想的招赘对象。为了满足文人对功名和情欲的幻想,清初通俗小说以文化门第的对等为原则,建构了大量宦家子弟的入赘故事,并以神异化的笔法虚构了下层文人入赘名门的情节。清初非文人家庭的招赘故事通过刻画文人赘婿与非文人家庭之间的对立关系,表达了文人对于阶层界限模糊化的担忧。相较于晚明文人赘婚故事有关阶层跨越的丰富想象,清初此类故事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划分了明确界限,充满了文人证明自身地位、纾解身份焦虑的紧迫感,为打破学界关于中国入赘婚姻的刻板印象提供了重要例证。 
2020 Vol. 0 (6): 96- [摘要] ( 218 ) [HTML 1KB] [PDF 436KB] ( 862 )
108 张新璐
梁启超《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的传记策略与女性设计
梁启超的《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源自德富芦花的《法国革命之花》。梁启超按照早年母教论与女学实践弱化了罗兰夫人的家庭教育和教会教育,并根据新的史学理念强化了以《英雄传》为核心的自学,让罗兰夫人成长为兼具爱国情感与政治理想的女性主体。为了强化罗兰夫人的爱国情感,梁启超删除了对罗兰夫人爱情、亲情、友情等个人情感的描述,从而回应了他此时所倡导的道德革命。在处理与爱国情感相关联的政治活动时,梁启超带着女扮男装文化传统的先见赋予罗兰夫人雌雄同体的双重性别。在面对女性的政治权这一新的女权问题时,梁启超具有某种保守性。 
2020 Vol. 0 (6): 108- [摘要] ( 269 ) [HTML 1KB] [PDF 378KB] ( 1271 )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118 李立新
“第二起居室”:英国知识女性文化实践的异质空间
阅览室是一个集文献查阅、教育提升和思想交流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在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大英博物馆圆形阅览室为局限于家庭空间的女性提供了步入公共场域的契机,推动了女性知识生产和实践的进程,扩大了女性参与帝国文化构建的广度和深度。"圆形阅览室"在19世纪末成为英国知识女性逃离传统性别角色与实现自我价值双重隐喻的异质空间。从知识女性文化实践的表征和现实意义来看,圆形阅览室不是一个女性展翅翱翔的乌托邦,也不是一个压抑女性自由的恶托邦,而是一个激励与规训、包容与排斥并存的异托邦。女性在半封闭、半公开的"第二起居室"被凝视、被非议的同时,对之进行了富有革命性的重塑,生成了一个女性主义思想流通的空间。 
2020 Vol. 0 (6): 118-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350KB] ( 531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