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20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2020-01-25

国外妇女/性别研究
研究动态与信息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精准扶贫与妇女发展”专题
   
“精准扶贫与妇女发展”专题
5 李小云 张瑶
贫困女性化与女性贫困化:实证基础与理论悖论
自皮尔斯1978年提出"贫困女性化"概念以来,女性与贫困的关联研究成为劳动经济学、家庭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研究以及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全球化语境下,贫困女性化的现象具有客观性,但在不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呈现的形式则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一成不变的全球性现象。具体而言,对贫困女性化的研究不能只关注收入和消费维度;在研究方法上需要超越以"女性户主家庭"为分析单元的局限性,将贫困问题放置于宽化的性别和其他群体领域,特别需要关注多维度的贫困和致贫的原因;针对城市化、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女性的竞争劣势性也需要从总体社会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单一的女性本位的发展干预往往会产生负面结果。本文认为,贫困女性化虽然具有实证研究的支持,但是女性与贫困问题在不同经济社会语境和社会关系维度上呈现出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2020 Vol. 0 (1): 5- [摘要] ( 721 ) [HTML 1KB] [PDF 381KB] ( 1124 )
17 汪淳玉 叶敬忠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留守妇女的新特点与突出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到了战略高度,在重视城乡融合的基础上推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除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返乡就业外,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调动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中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使流动人口与留守人口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留守人口相对减少相辅相成。农村留守妇女在总体数量上已经大大减少,留守地也从农村转向乡镇乃至县城。概言之,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妇女是经过长期市场和政策筛选后的"剩余"群体,她们面临着更为沉重的照料负担、更为严峻的婚姻危机和更难启齿的疾病困扰。农村留守妇女的这些新特点和突出问题需要得到政府更有的放矢的关注和干预,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2020 Vol. 0 (1): 17- [摘要] ( 613 ) [HTML 1KB] [PDF 342KB] ( 1127 )
26 黄岩 胡侦
外发工厂:拆分型劳动体制下留守女工的兼业生产
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大背景下,沿海地区代工产业如电子、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订单开始向内地转移外发,吸引了大量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到生产中。这些妇女在拆分型劳动体制下不得不从打工地返回家乡,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女工的兼业工作对于建构自我认同以及提升其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妇女的兼业生产具有脆弱性,它不仅体现在订单的不稳定方面,更体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保护不足方面。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落实农民工融入城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等相关政策,推进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让农民工家庭能够全面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以化解拆分型劳动体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2020 Vol. 0 (1): 26- [摘要] ( 493 ) [HTML 1KB] [PDF 509KB] ( 1018 )
36 陆继霞 吴丽娟 李小云
扶贫车间对农村妇女空间的再造——基于河南省的一个案例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迁,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大量农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从而带来了家庭社会关系的断裂和社会空间的分离。较男性而言,女性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通过对河南一个扶贫车间的案例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近几年由政府、企业和村庄社区所共建的扶贫车间,为农村妇女社会空间的再造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但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角度看,扶贫车间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提升空间。 
2020 Vol. 0 (1): 36- [摘要] ( 462 ) [HTML 1KB] [PDF 606KB] ( 845 )
47 邢成举
村镇工厂与农村女性反贫困研究
以女性为主的农村留守人口现实状况使得以就业为目标的村镇工厂扶贫在客观上具备了性别化特征。在遵循家庭内传统性别分工的基础上,村镇工厂的产业属性、务工门槛、就业灵活性和就业距离等特征很好地衔接了农村贫困女性通过务工实现增收的现实需求,但村镇工厂面临的多方面困境使得其在推动女性反贫困方面需要处理潜在危机。充分吸收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具有明确性别意识的反贫困政策、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多层次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和劳动保护的改善是主要的政策发展方向。 
2020 Vol. 0 (1): 47- [摘要] ( 540 ) [HTML 1KB] [PDF 297KB] ( 782 )
56 陈义媛 李永萍
农村妇女骨干的组织化与公共参与——以“美丽家园”建设为例
本文以"赣南新妇女"运动为基础,讨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全国妇联发起的"美丽家园"建设中,家庭卫生如何成为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连接点;在此过程中,妇女如何被动员起来,通过参与家庭卫生整治工作而进入村庄治理。本文认为,这一自上而下发起的"新妇女"运动为妇女的重新组织化提供了契机,一批妇女骨干被发掘出来,并通过参与家庭卫生整治进入村庄治理工作中。地方政府、村庄社会、村级组织都是妇女公共参与的机制性因素,它们为妇女提供了与国家联结的机会,重建了妇女的公共身份,也为妇女的公共参与实践提供了试错和探索的空间。 
2020 Vol. 0 (1): 56- [摘要] ( 605 ) [HTML 1KB] [PDF 393KB] ( 924 )
67 杜洁 宋健 何慧丽
内生性脱贫视角下的农村妇女与合作组织——以山西PH与河南HN两个农民合作社为例
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当前在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很多农村妇女已成为乡村家庭及其社区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农村脱贫工作中的重要群体。如何激发农村妇女的内生动力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内生性脱贫的视角对山西省永济市和河南省灵宝市两个由当地农村妇女主导创办的合作组织进行观察后发现:合作组织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内生动力。自发形成的妇女合作组织更倾向于以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工作抓手,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以此为基础形成可持续、生态化的乡村产业与就业创新模式。可以看到,农村妇女身上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经过合作组织的形式激发,成为村庄脱贫和社区良性治理的内生动力,这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0 Vol. 0 (1): 67- [摘要] ( 531 ) [HTML 1KB] [PDF 416KB] ( 821 )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80 宋雪
闺媛与国事:戊戌六君子遗孀的生命际遇
戊戌六君子死难以后,身后未亡人的故事,长期以来只是模糊的身影,少有研究者集中关注。在慷慨壮烈的志士书写背后,她们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抉择,集中体现了新旧道德之间的角力以及变局时代"贤媛"角色的艰难转型。借助报刊、文集、日记、年谱、地方志、回忆录等材料返回历史现场,在公众目光和新闻舆论之外,钩沉六君子遗孀们的个体生命历程,梳理这些湮没在百年时光中的女性故事,能够发掘清季闺媛与国事之间的历史张力,展现文本背后的创伤书写与历史记忆。 
2020 Vol. 0 (1): 80- [摘要] ( 547 ) [HTML 1KB] [PDF 290KB] ( 1294 )
88 封磊
文明史·性别史·东亚史·博览会的集结展示:再审“人类馆”事件
1903年日本大阪博览会上发生的"人类馆"事件,在立体检视下呈现出全景意涵:文明史视域下的文明等级论已被清末知识界接受,成为其世界观的直接资源;文明的性别标准将"缠足女""鸦片男"具象为事关国族文明进程与国家未来图景的焦点,并转化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与求生竞胜的社会意志;而在东亚社会日本发生的对中国以往历史与现实的逆转,刺激了清末中国饱满的民族主义情绪,成为民族主义情绪来源的现实基础;延续并复制了殖民主义特色的大阪博览会人类馆,成为对中国进行融人群体貌、性别地位、文明进程与国家形象等于一体的集结展示与放大的围观平台,最终催生出清末国人的集体抗议。"小事变事件"的背后,体现了性别议题与国家民族议题密切相联,折射出20世纪初殖民话语对中国性别关系和文明观念的塑造及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2020 Vol. 0 (1): 88- [摘要] ( 601 ) [HTML 1KB] [PDF 365KB] ( 1091 )
国外妇女/性别研究
99 王晴锋
性别互动论:基于“做性别”视角的探讨
自从坎迪斯·韦斯特和唐·齐默尔曼的《做性别》一文发表以来,性别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范式革命,即社会性别从一种"结构性规定"转变成"互动式达成"。"做性别"视角强调性别的互动性、情境性等特征,性别成为不断进行过程中的社会互动的产物。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在反思"做性别"视角的基础上形成了另外两种性别研究范式,即"消解性别"和"再做性别"。这三种性别研究范式可被统称为"性别互动论",它们都强调性别的达成、解构或重构是在情境性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实现的。性别互动论的意义在于重新将性别斗争权力归还给个体,使每一次日常互动成为潜在的重要赋权机会。该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传统的性别阶序及其运作机制,并促成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 
2020 Vol. 0 (1): 99- [摘要] ( 712 ) [HTML 1KB] [PDF 362KB] ( 2104 )
110 童晓薇
“笔部队”中的“两点红”: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的小说与战地报告
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是名噪一时的流行作家,有多次前往中国战场的经历,并作为女性杰出代表入选1938年第一批"笔部队",被称为"笔部队"的"两点红"。吉屋信子在海军班一如既往地扮演"女性"角色,突出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和作用;林芙美子则用激烈的方式在中国战场演出了一场新的放浪记。两人用不同的方式自觉地将女性话语和人生诉求融入军国主义话语中,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与普通女性不同,她们成为战争协助者并不是受制于国策话语而做出的完全被动的选择,其文学创作反映出的思想缺陷和浅薄认知与她们的战场报告意趣相投,是她们在战争爆发后与军国主义话语一拍即合、轻易地滑落到战争协助陷阱中的本质原因。 
2020 Vol. 0 (1): 110- [摘要] ( 560 ) [HTML 1KB] [PDF 368KB] ( 1127 )
研究动态与信息
121 杨东 曹全友
在变化世界中聚焦女性的能动发展与现实挑战——北京论坛(2019)“文明进程中的女性能动力和发展”分论坛综述
2019年11月1-3日,第十六届北京论坛隆重召开。本届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世界与人的未来"为主题,下设13个分论坛和3个专场。其中,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了"文明进程中的女性能动力和发展"分论坛。
2020 Vol. 0 (1): 121- [摘要] ( 495 ) [HTML 1KB] [PDF 177KB] ( 755 )
125 郑锡龄
“新时代中国特色妇女权益保障的制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9年11月21-22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妇女权益保障的制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妇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50余人参加会议。
2020 Vol. 0 (1): 125- [摘要] ( 495 ) [HTML 1KB] [PDF 148KB] ( 777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