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20年 0卷 3期
刊出日期:2020-05-25
实证研究
“劳动、婚姻家庭与妇女解放”专题
“质性研究方法”专题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研究”专题
“女性医疗史”专题
“劳动、婚姻家庭与妇女解放”专题
5
贺桂梅
人民文艺中的婚姻家庭叙事与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中刘巧儿、王秀鸾形象在婚姻、家庭场域中的叙事,尝试对妇女解放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提出更具历史性的理论思考。第一部分主要说明论文的讨论对象为出现在1943-1949年并被收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的叙事文本及其文体上的大众化特点。其中有关人民与革命主体的叙事,大多呈现为女性的面孔,这也显示出人民政治与妇女解放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与刘巧儿相关的四个叙事文本讨论婚姻自主权和农村女性的主体性问题。首先分析了刘巧儿叙事文本中存在的六种婚姻形态,进而通过与《小二黑结婚》的对照,分析这些婚姻故事与现代爱情话语的差别,由此讨论从"婚姻自由"到"婚姻自主"的法律条文修改如何能切实保护农村青年的自主权利,最后对四个叙事文本如何渐次加强刘巧儿主体性叙事做出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解放区四大歌剧"之一的《王秀鸾》来讨论农村女性的当家权问题。首先分析这部歌剧如何在家庭伦理剧的叙事格局中讲述女性的"当家权",这种权利的获得如何与女性参与社会化生产密切相关,然后通过与赵树理的《传家宝》《孟祥英翻身》等小说的对照,分析这种当家权的限度。第四部分提出对中国妇女解放历史经验进行重新理论化的三个相关议题,即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西方当代女权/女性主义理论的差异性与综合性、从多重交互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性别制度中讨论女性群体的独特性、重新理解人民政治实践从内部改造婚姻家庭制度的妇女解放路径。
2020 Vol. 0 (3): 5- [
摘要
] (
565
) [
HTML
1KB] [
PDF
550KB] (
1346
)
22
Nicola Spakowski著 单佳慧译
延安妇女劳动英雄与新中国妇女的诞生
本文讨论了延安的妇女劳动英雄特别是其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文化再现。剖析了在当时形成的妇女劳动英雄现象,并指出,在革命进程中,对妇女劳动英雄的文化再现和她们被赋予的理想角色存在断裂、矛盾和多重解读。本文要重点强调在妇女参与生产方面同时存在的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路径,并将之归因于当时中国共产党自我定位的双重时间性。一方面,以短期生存为必需的抗日战争促使中国共产党采取实用主义策略,鼓励妇女参与生产;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的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时空视野,实现了革命话语从"记忆"到"预言"的转变。当时的作家们积极拥抱这一创作空间,并想象一种和平的、具有社会主义社会视野的社会关系。在这些创作中,以报告文学为体裁、以劳动英雄为主题、以乌托邦主义为时间上的方向,共同塑造了妇女通过劳动获得解放的新理念,重新确立了她们的能动性,并将她们置于新的社会关系之中。
2020 Vol. 0 (3): 22- [
摘要
] (
579
) [
HTML
1KB] [
PDF
556KB] (
1693
)
“质性研究方法”专题
38
黄盈盈 祝璞璞
质性研究中的叙述套路:访谈的陷阱与拓展
本文延续"作为方法的故事社会学"分析框架,从一个变性人访谈案例入手,把访谈作为实践,将卷入其中的隐形角色与力量进一步搬至台前,明确地从方法学角度提出"叙述套路"的概念,并围绕其探讨如下问题:我们应如何认识与界定定性研究中常见的"叙述套路"?访谈中的常见套路有哪些?套路有何问题?如何破解套路?在具体分析性/别类访谈案例中的"归因逻辑"与"悲惨叙事"的基础上,提出重视生活经验复杂性的积极批判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这种思维的可能方法路径。最后,更为扩展地指出,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情境与学术语境中,对于"叙述套路"的认识与挑战之于访谈、方法学、包括性别议题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乃至日常生活的意义。
2020 Vol. 0 (3): 38- [
摘要
] (
627
) [
HTML
1KB] [
PDF
387KB] (
1247
)
49
张慧
“耳听为虚”“无法言说”与“死亡的沉默”——对语言使用的方法论反思
"话语""叙事""文本"等材料的使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这些材料的使用和限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讨论和反思。本文在认知人类学对"通过语言的转译来研究文化"这一现象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探讨三种"非话语""非叙事""无文本"的情况,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语言的欺骗性以及思维与语言的不对应)、"无法言说"与"说不出口"(无论是由于文化上的羞愧还是道德准则的限制)以及由死亡带来的沉默(死亡本身以及那些"还没来得及说的")。本文试图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例来关注语言与现实的不完全对应,反思语言与文化更为复杂、不确定的关系,以引起对不同田野调查材料的关注,进而丰富以语言为中心的方法论讨论。
2020 Vol. 0 (3): 49- [
摘要
] (
592
) [
HTML
1KB] [
PDF
312KB] (
1238
)
实证研究
58
张冠李
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女性跨省婚姻迁移决策的代际变迁——以杭州市萧山区江滨村“外来媳妇”为例
本文基于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江滨村35位"外来媳妇"的深度访谈,探讨女性跨省婚姻移民的婚姻迁移决策依据与情境。依照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传统,本文将婚姻迁移主体的生平、身处的社会、决策的时空情境纳入分析框架,检视经济条件、社会资源、社会网络在三代"外来媳妇"婚姻迁移决策中扮演的角色。时空情境的变换导致三代"外来媳妇"婚姻迁移决策背景的显著代际差异,体现在她们对婚姻交换的不同认知与实践中,并呈现出同龄群体效应。
2020 Vol. 0 (3): 58- [
摘要
] (
617
) [
HTML
1KB] [
PDF
496KB] (
1272
)
73
赵洪萍
进城务工女性的母职实践:以“家为社会田野”的叙事研究
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对进城务工女性的母职实践深具冲击力,使其具有复杂性与本土化特征。为了探究这一母职实践的特质,本文运用"视家为社会田野"的叙事研究方法,以女性打工生涯及其生、养、育的母职实践历程为叙说轴线。首先,从"做工人""做妻子""做家长"三种角色勾勒了进城务工女性母职实践的样貌。其次,从行动与结构转化的角度,讨论了进城务工女性母职中的"打工之苦""婚姻之韧""教养之难"。最后,基于"进城务工女性身心复元项目"的实践经验,以"家为社会田野"进行理论梳理与提炼,并在此框架下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探究进城务工女性母职经验流转与生命转化的实践路径。
2020 Vol. 0 (3): 73- [
摘要
] (
613
) [
HTML
1KB] [
PDF
527KB] (
1488
)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研究”专题
88
闵杰 郭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的性别审视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农村土地制度的巨大链条上,妇女既享有宝贵的制度资源,也受限于政策的性别中立立场;妇女的土地权益既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框架之下得以体现,也为家户所遮蔽。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充分认识妇女土地权益对于经济发展、基层民主、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促使法律政策倡导下的资源分配做出有利于性别平等的转变,实现"从身份到契约"过程中的男女平等,是重新构建农村妇女经济角色、治理角色、文化角色的必由之路。
2020 Vol. 0 (3): 88- [
摘要
] (
540
) [
HTML
1KB] [
PDF
541KB] (
1148
)
96
杨丽 张永英
制度保障与传统惯俗之间——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中妇女权益保障的村干部视角分析
通过对定量和定性的调查数据资料的梳理分析发现,75. 0%的村庄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登载了妇女的名字,但妇女作为户主代表登载的比例仅为3. 2%。村干部普遍对土地证上登载妇女名字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妇女作为户主与共有人登载的差别以及对登载妇女名字的依据、地点等认识不一。村干部的这种认知状况反映了处于制度保障与传统惯俗之间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一方面,妇女土地权益的制度保障和性别平等的宣传倡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性别意识和对妇女土地权益的认识;另一方面,与性别平等原则相背离的传统惯俗依然影响着村干部的认知和行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中的妇女权益保障,需要更加重视村干部这一群体的作用,特别是在加强制度保障和改变传统惯俗层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2020 Vol. 0 (3): 96- [
摘要
] (
530
) [
HTML
1KB] [
PDF
348KB] (
886
)
“女性医疗史”专题
107
黄永远
医学与女性社会地位变化之关系:近代韩国女医职业的形成(1876-1945)
一般认为,19世纪东西方女医打破男权社会对于医师职业的垄断,使女医在医学教育、行医资质等方面的权益最终获得保障,这一过程蕴含了对性别平等这一终极目标和社会正义的追求。但是从韩国的事例来看,近代韩国女医职业化和女性解放运动之间并没有形成充满张力的互动。与其说女医是现存性别规范和社会旧秩序的挑战者,毋宁说她们更多呈现出的是顺从、继承乃至拥护旧秩序与旧规范的姿态。韩国女医师这一职业在诸多方面受制于性别不平等和歧视造成的非制度性障碍。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无疑有待于一项长远的、各项机制配套的系统性社会改造工程。
2020 Vol. 0 (3): 107- [
摘要
] (
560
) [
HTML
1KB] [
PDF
533KB] (
1583
)
121
顾玥
明清时期男性关系网络主导下的女性择医
现有对中国古代女性医疗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作为救治者或妇科语境下对女性身体的认知,鲜有从社会医疗史的角度讨论女性作为被救治者所面对的诊疗生态。本文以明清时期女性择医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中国古代空间和性别意识的交互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男性关系网络对于女性病患的择医行为起着主导性作用。通过对比不同阶层女性的求医渠道,可以发现不同社会地位的女性患者在求医问诊过程中对于男性关系网络的依赖程度大不相同,社会地位较低的女性病患对于这种关系网络的依赖性较弱。以此为延伸,本文对中上阶层女性病患在就诊过程中的缄默问题也做了进一步阐释。
2020 Vol. 0 (3): 121- [
摘要
] (
552
) [
HTML
1KB] [
PDF
280KB] (
1376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郭 晔
执行主编:张永英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
86-10-65103472
传 真:
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
2-375
国际代号:
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