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18年 0卷 5期
刊出日期:2018-09-15

文学·文化·传播
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妇女/性别研究
家庭社会学研究
   
理论研究
5 沈跃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 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上海等五省市妇联工作调研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2018 Vol. 0 (5): 5- [摘要] ( 577 ) [HTML 1KB] [PDF 135KB] ( 904 )
9 刘亚玫 张永英 杨玉静 石鑫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文章从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最本质特征、时代主题、根本路径、实现男女平等的战略目标、促进妇女发展的战略举措、新时代妇女作用、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根本要求等七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认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妇女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 Vol. 0 (5): 9- [摘要] ( 810 ) [HTML 1KB] [PDF 380KB] ( 1675 )
中国特色妇女/性别研究
21 吴小英
性别研究的中国语境:从议题到话语之争
性别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中一个跨学科并兼具学术与行动导向的独特领域,一方面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研究取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深扎根于中国转型社会丰富而多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其发展路径经历了从本土妇女研究的崛起,到女性主义的引进、传播与“接轨”的努力,再到性别研究学科化、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和多元的过程。文章首先对这一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及其本土化特点进行考察,继而通过对近10 年来国内主流性别研究遭遇的从议题到话语的批评与争议的梳理,分析性别研究的中国语境之变,从而强调所谓本土化知识建构的逻辑就在于走向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性别研究中国话语。
2018 Vol. 0 (5): 21- [摘要] ( 831 ) [HTML 1KB] [PDF 382KB] ( 1855 )
33 宋少鹏
立足问题,无关中西:在历史的内在脉络中建构的学科——对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思想史考察
文章从历史的内在视域出发,就gender 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以及“妇女/性别研究”的命名进行了思想史考察,指出相对西方的同类研究,中国妇女/性别研究“以妇女为中心”、重“社会性别”轻sexuality 研究的学科特质,恰恰是90 年代的中国学者基于自己的问题意识、为解决自己关切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与理论焦虑,从在地出发的“拿来主义”的策略,是在既有的历史条件下,包括既有理论基础、文化传统、思维结构与问题意识下的创造性运用与转化。文章意在阐明对于学科建设,勿囿于中/西、传统/现代的二元架构,故步自封。真正的文化自信应立足在时在地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在长时段的历史脉络与宽阔的全球视域中理解自己的文化与精神特质,打通古今中西之思想资源,面向未来构建自己的学术真问题,才能走出“本土化”的焦虑,因为一切真问题都是在时在地化的。“本土化”与中—西权力结构中的权力焦虑有关,这一敏感当然需要,甚至必不可少,但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逻辑困境中而不可自拔。
2018 Vol. 0 (5): 33- [摘要] ( 585 ) [HTML 1KB] [PDF 605KB] ( 1521 )
家庭社会学研究
52 林晓珊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家庭变迁:轨迹、逻辑与趋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家庭发生了急遽的变迁。文章在梳理近几十年来家庭研究主要历程的基础上,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全国人口普查等公开数据,从五个维度剖析了家庭变迁的轨迹。研究发现,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国家庭形成正在日益向后延迟,家庭规模走向微型化,家庭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化和平等化,但是家庭风险也日益扩大。作为家庭变迁源动力的现代化转型和国家以改造家庭生活为目的的政策干预,尤其是被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庭变迁的趋势仍然有较大争议,但不断被提及的“家庭危机”以及在社会阶层流动中不断被强化的家庭因素,提醒我们亟需重新审视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家庭政策体系,防止因家庭政策的缺失造成家庭危机的蔓延。
2018 Vol. 0 (5): 52- [摘要] ( 843 ) [HTML 1KB] [PDF 640KB] ( 2961 )
70 马春华
中国家庭儿童养育成本及其政策意涵
要确定国家和社会如何集体分担儿童养育的责任,首先就要确定儿童成本的定义以及如何测量儿童成本。总的来说,儿童成本涉及金钱、时间和工作三种不同的资源,包括直接经济成本、家庭层面的间接成本( 时间成本、家庭收入差距/母职收入惩罚)以及集体层面潜在的间接成本。对于儿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测量有不同的方法,它们各有其优劣之处。笔者利用2014 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研究数据,估算了0-17 岁儿童所需的直接经济成本为19. 10 万元,城市儿童需要27. 32 万元,农村儿童需要14. 34 万元,收入越低的家庭儿童成本占家庭支出的比重越大。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儿童会增加父母操持家务的时间,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未成年子女,母亲面临的收入惩罚为12. 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8 Vol. 0 (5): 70- [摘要] ( 619 ) [HTML 1KB] [PDF 491KB] ( 1406 )
85 卫小将
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的检视与建构
社会工作除了从业者和受助者中女性占多数之外,还潜藏着“细腻、关爱、包容”等柔性社会治理的意涵,这种特质对于预防和应对当前中国的妇女与婚姻家庭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借此,对应欧美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和家庭社会工作,文章倡导一种契合本土语境的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主要涵盖相关的妇联工作、邻里帮扶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等。以此三方为检视对象发现,妇联工作当前仍然发挥主体作用,然其行政管理功能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服务功能,面对新的问题其专业性和行动性显现不足; 邻里帮扶作为重要补充,不断受到现代性的冲击而表现出低水平性、零散性、偶尔性并趋于消失; 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新兴的科学,表达性和现实性张力较大,本土化问题依然艰巨。由此,我们尝试融合三方,构建行政性、志愿性和专业性融合的框架体系。
2018 Vol. 0 (5): 85- [摘要] ( 565 ) [HTML 1KB] [PDF 394KB] ( 988 )
文学·文化·传播
97 杨彬彬
扬州闺秀著述与交游研究新视野——以何佩珠一门交游圈为例
清扬州闺秀何佩珠( 1819-?) 因其剧作《梨花梦》近年颇受研究者关注。文章将研究重心从对剧作的阐释转向著述活动的家族、地域、文化环境,从剧作者何佩珠的写作意图转向其家庭的文化轨迹,进而拓展视野,以期获得对扬州一带闺秀著述与交游风气的新认知。文中搜集何氏一门现存著作,发掘这一家庭与徽商家族在扬州缔造的盐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以绘图方式直观展现其社交纽带。何氏交游圈既覆盖扬州精英社会,也通过关键“节点”延伸至江南文化中心一带。其中阮元这一关键“节点”尤能为研究扬州闺秀群体及其与江南文化中心的联系开启广阔空间。拓展的视野可纠正既有扬州研究的片面性,展现出为“风月”想象所遮蔽的闺秀文化风气,同时为徽商家族研究与明清妇女著述研究带来方法论的启发。
2018 Vol. 0 (5): 97- [摘要] ( 622 ) [HTML 1KB] [PDF 445KB] ( 1776 )
109 马聪敏
《申报》影评中的“肉感”女体修辞演进与早期电影(1925-1935)
文章通过对《申报》( 1925-1935) 中与“肉感”和“电影”有关的语料的分析,尝试说明“肉感”聚焦“女体修辞”的过程演进,并通过商品化的肉感与女体消费主义修辞、堕落的肉感与女体的民族主义修辞、意识正确的肉感与女体的新生活主义修辞等不同路径的阐释,说明“肉感”的女体修辞在获得艺术现代性和审美自在性的同时,如何走向不同的修辞路径。《申报》影评中“肉感”一词的意义生成和文化史建构的复杂样貌,一方面是修辞作为意识形态工具被主流意识形态利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证了不同时期意识形态转向所显示的现代性尴尬。
2018 Vol. 0 (5): 109- [摘要] ( 606 ) [HTML 1KB] [PDF 324KB] ( 1425 )
118 高翔宇
性别、战争与国族的变奏及书写——以关露为中心的考察
关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左翼”女作家,于1939 至1945 年间受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遣,潜伏至汪伪特工总部“76 号魔窟”,担任《女声》杂志编辑。在此前后,关露书写的性别问题、战争叙事以及“疾病”隐喻,不仅揭示了关露独特的生命记忆与体验,而且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性别、战争与国族之间内在纠葛的历史图景,由此亦可窥见现代中国女性解放与国族解放的同构及错位关系。
2018 Vol. 0 (5): 118- [摘要] ( 501 ) [HTML 1KB] [PDF 381KB] ( 1007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