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16年 0卷 5期
刊出日期:2016-09-25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实证研究
研究动态与信息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2016 年社会学年会性别研究”专栏
“性别视域中的中国历史:新理论、新史料、新解读硕博士暨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专栏
   
“2016 年社会学年会性别研究”专栏
5 陈伟杰
层级嵌入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以A市妇联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试点为例
嵌入是理解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概念之一。围绕嵌入如何影响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争论未曾将嵌入结构纳入分析视野。比起单层嵌入,层级嵌入使得行政与专业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A市妇联社会工作专业试点服务案例显示,无缝式层级嵌入有助于缓解委托—代理困境,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然而,受财政与人力资源双重约束,层级嵌入模式在政绩驱动的试点扩张过程中演化为隔断式层级嵌入,并且产生了逆专业化困境。
2016 Vol. 0 (5): 5- [摘要] ( 565 ) [HTML 1KB] [PDF 1251KB] ( 1194 )
17 苏熠慧 倪安妮
育婴家政工情感劳动的性别化机制分析——以上海CX家政公司为例
本文通过对上海CX家政公司的个案研究发现,育婴家政工情感劳动的性别化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家政公司通过培训将她们劳动者的身份替换为以母亲角色和家庭关系为核心的性别身份,另一方面通过替换她们有关“母亲”的知识重构她们的性别身份知识。但性别化机制存在内部矛盾,一方面公司和客户不同的性别期待造成育婴家政工的两难困境,另一方面不断浮现的劳动者身份又对她们的性别角色造成冲击,由此导致了性别化机制的瓦解,表现为她们在情感上的双重疏离。
2016 Vol. 0 (5): 17- [摘要] ( 664 ) [HTML 1KB] [PDF 1196KB] ( 1214 )
25 陶艳兰
塑造理想母亲: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
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塑造是贯穿于中国现代性方案中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1980年以来相关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母亲角色的育儿知识的话语建构。结果发现,不同历史阶段,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媒体再现不同。20世纪80年代杂志提倡父母共同育儿以及祖辈与父辈共同育儿。90年代强调母亲素质,好母亲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适应竞争社会的高素质儿童。21世纪以来,杂志中的母亲角色变得多元化,好母亲应该增进理性,遵从专家,利用育儿商品和服务,养育快乐的孩子。建构理想母亲的话语从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话语、90年代的素质话语转变为当前的多元话语并存,在国家话语和素质话语之外,专家话语、商品话语以及性别话语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当前母亲角色的建构,传播了专业技术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后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
2016 Vol. 0 (5): 25- [摘要] ( 514 ) [HTML 1KB] [PDF 1241KB] ( 1164 )
实证研究
38 陈涛 郑玉珍
农村女性利益诉求表达行动的逻辑理路——基于路易岛的案例研究
环境问题引发的利益诉求表达行动很多,而既有文献对农村女性的行为逻辑研究比较薄弱。路易岛的调查研究表明,女性的利益诉求表达包括自主型和依附型两种类型。她们既不是沉默者,也没有表现出生态女性主义式的行为方式,而是表现为韧抗争。女性的抗争意志、性别优势、怨恨与谩骂产生的情绪共振效应以及情感管理是韧抗争运行的重要因素。她们利用女性的性别优势作为武器辅助,通过自身的利益诉求意志和情绪共振效应推动男性将利益诉求的行动持续化。
2016 Vol. 0 (5): 38- [摘要] ( 473 ) [HTML 1KB] [PDF 1290KB] ( 822 )
48 王欣 曹锦清
“他者”身份的社会性建构与主体性重建——基于豫北林村越南籍媳妇日常生活实践的解读
外籍媳妇作为一群特殊的移民群体,在社会结构性差异中被赋予边缘化的“他者”身份,渗透于日常生活和地方性认知中,再现为一种行动者内化了的身份属性,构成主体的内在张力。只有利用结构和网络资源优先突破行动者自身的局限,才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效发挥个体的积极能动性,实现主体性身份和地位的重建,而朋辈群体的互助共谋和婆家的全方位支持则是其从边缘化地位走向主体性重建的关键因素。
2016 Vol. 0 (5): 48- [摘要] ( 479 ) [HTML 1KB] [PDF 1274KB] ( 1067 )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57 章梅芳 李倩
《妇女杂志》与民国女性的科学启蒙
《妇女杂志》17年间刊登了传播科技新知的文章1500余篇,是民国女性科学启蒙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和编辑群体的变动,《妇女杂志》先后经历了“保守改革”“激进革命”和“回归中庸”三个阶段,其科学启蒙的宗旨和内容也经历从“大量普及家政科学常识,培养具有科学新知的贤妻良母”,发展到“宣传科学思想与精神,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再到“重新回归家庭科学常识的普及,并鼓励女性话语的主动表达”的过程。《妇女杂志》的科学启蒙及其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民国时期科学主义思潮扩展到女性家庭和生活领域的状况,另一方面表明社会性别观念的变革和妇女运动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利用了科学话语的力量。
2016 Vol. 0 (5): 57- [摘要] ( 632 ) [HTML 1KB] [PDF 1239KB] ( 1034 )
68 王颖 石彤
组织动员下新疆支边妇女的婚恋研究
1949 年新疆解放,在屯垦戍边的背景下,新疆动员大量妇女进疆。其后,组织对妇女的婚姻动员经历了从组织安排 到道德婚姻和自主婚姻的转变。妇女个体的进疆选择本身就是对于传统依附的性别模式的抗争。面对组织动员的婚恋,新疆支边妇女对婚姻模式和组织力量发展出了一套自我解说逻辑。新疆支边妇女关于婚恋的历史记忆和叙述,将为我们理解集体主义时期组织动员下个人生活的集体整合提供例证。更为重要的是,妇女在个体与组织的张力中能动地寻求和获取妇女自我解放之路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于国家和组织正义的守护。
2016 Vol. 0 (5): 68- [摘要] ( 505 ) [HTML 1KB] [PDF 1240KB] ( 1181 )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79 苏红军
如何认识性工作——国外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关论争的历史演进
新世纪以来,怎么认识世界各地越来越猖獗的性奴隶贸易是当代妇女解放理论和运动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主流的关于“性工作”的理论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性”的层面。本文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 即把“性工作”的理论作为在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主义背景中妇女工作、劳动和就业理论的一部分。本文梳理国外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关“性工作”的理论争论的历史演进,强调“性工作”议题对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重要性。
2016 Vol. 0 (5): 79- [摘要] ( 544 ) [HTML 1KB] [PDF 1210KB] ( 1208 )
90 杨莉馨 王苇
“布鲁姆斯伯里”元素与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作为20世纪英国著名的精英知识分子群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可谓率先践行“双性同体”生活方式的所在。“布鲁姆斯伯里人”的精神领袖罗杰·弗莱注重情感与智性融合的美学理念与实践,在伍尔夫日后的文学观念、创作实践乃至个人生活中均打下了鲜明印记。正是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充满浓厚的双性同体氛围、追求情感与智性互补的世界中,伍尔夫不仅通过小说虚构了“双性同体”的奇妙景观,还将“双性同体”发展为女性艺术家锻造完美的人格理想的美学标志。
2016 Vol. 0 (5): 90- [摘要] ( 518 ) [HTML 1KB] [PDF 1199KB] ( 950 )
“性别视域中的中国历史:新理论、新史料、新解读硕博士暨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专栏
97 高翔宇
性别解放的“中间路径”:张竹君女性启蒙思想及实践
张竹君是清末民初的女性精英,在女性启蒙问题上探索出了一条以“女医师”为角色的“中间路径”,为女性在“女学与女权”“职业与政治”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指向。张竹君既有对于晚清女性解放话语的积极接纳,又有对于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保持冷静的姿态。在张竹君看来,“自立之学”是女性践行“中间路径”的核心命题,其中涉及谋求“合群”之道、兴办女子实业、女子医学等要义。张竹君秉持的“中间路径”区别于晚清其他女杰追求女权话语的角色建构,为我们获悉清末民初女性社会多元而复杂的生态提供了视角。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对张竹君“女革命家”“女权主义者”的形塑,超越了其在清末民初作为“女医师”的历史本相。
2016 Vol. 0 (5): 97- [摘要] ( 620 ) [HTML 1KB] [PDF 1242KB] ( 1200 )
108 侯杰 王凤
从传统到近代:民间年画与中国女性生活——以杨柳青年画为中心的考察
杨柳青年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为研究中国女性生活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在传统中国,年画中的传统女性生活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再现。“仕女画”集中了很多女性形象,也反映了部分女性生活。在近代中国,年画中的女性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女性主体身份与社会角色也被不断重新定义,体现了民族主义话语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年画创作者乃至社会的期待。一方面,杨柳青年画艺术地呈现出中国女性从传统到现代的生活变迁及其性别关系、权力关系之调整,另一方面其也展示了视觉文本的独特魅力。
2016 Vol. 0 (5): 108- [摘要] ( 479 ) [HTML 1KB] [PDF 2095KB] ( 1238 )
研究动态与信息
119 宋月萍
性别平等与包容性增长——第十三届中国女经济学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 Vol. 0 (5): 119- [摘要] ( 519 ) [HTML 1KB] [PDF 1100KB] ( 938 )
122 李洁
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
2016 Vol. 0 (5): 122- [摘要] ( 546 ) [HTML 1KB] [PDF 1115KB] ( 1021 )
126 姜佳将 高雪玉
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
2016 Vol. 0 (5): 126- [摘要] ( 463 ) [HTML 1KB] [PDF 1086KB] ( 860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