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记住的与被遗忘的:近代有关“七出”“三不去”的话语演变 |
|
|
摘要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七出”“三不去”是对终结婚姻关系的礼制规范。时至今日,“三不去”被遗忘,“七出”则成为女性在传统婚姻制度中受压迫的象征。人们对于“三不去”的忘记,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缺失,而是近代以来有关性别、婚姻和家庭话语演变的一种症状。这种记住与遗忘,同清末民初传教士、无政府主义者、女权主义者以及更为普遍意义上的中国知识分子等群体对中国传统婚姻(尤其是离婚)的重新书写有直接关系。他们出于各自不同的诉求,最终不约而同地强化“七出”、压制甚至抹去“三不去”,从而成功建构起一个在婚姻体制中饱受压迫的中国女性形象,更进一步合理化自己作为解放者的现代角色。在“三不去”被遗忘的背后,反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近代妇女“解放”并不是一个已然形成、毋庸置疑的前提,而是一整套有关女性的知识生成。在这一整套知识生成中,被记住的和被遗忘的,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和功效。
|
|
关键词 :
&ldquo,
七出&rdquo,
;&ldquo,
三不去&rdquo,
;妇女知识生成;妇女解放
|
|
[1] |
卜娜娜;卫小将. 劳累、拉扯与孤单:“老漂”母亲的母职实践及回应[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6): 56-. |
[2] |
王宇英. 创伤记忆的影像书写:论《二十二》的创作伦理[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5): 121-. |
[3] |
王倩楠 何雪松. 从“回娘家”到“联谊会”:外嫁女的“报”与新宗族主义的兴起[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2): 5-. |
[4] |
封磊. 文明史·性别史·东亚史·博览会的集结展示:再审“人类馆”事件[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1): 88-. |
[5] |
王晴锋. 性别互动论:基于“做性别”视角的探讨[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1): 99-. |
[6] |
孔煜也. 三八饭店盛开革新花:“大跃进”时期的妇女与技术劳动[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5): 113-. |
[7] |
凌昊. 悖离·妥协·成长:“她者”视阈下《少女的告密》中的女性关系书写[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2): 116-. |
[8] |
杨彬彬. 扬州闺秀著述与交游研究新视野——以何佩珠一门交游圈为例[J]. 妇女研究论丛, 2018, 0(5): 97-. |
[9] |
唐娒嘉. 20世纪30年代社会媒介的“摩登女性”想象[J]. 妇女研究论丛, 2017, 0(5): 79-. |
[10] |
王玲珍. “革命”的蕴律:跨国女性主义文化研究——评颜海平《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J]. 妇女研究论丛, 2017, 0(2): 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