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来国内妇女贫困研究综述*
刘欣
华中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Women's Poverty in China in the Past 40 Years
LIU Xin
School of Sociology a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Province, China
摘要 贫困定义的拓展、妇女研究理论的发展以及妇女贫困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妇女贫困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笔者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内研究文献,对妇女贫困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发展,妇女贫困的界定、类型、特征、测量、原因、影响研究以及妇女反贫困研究进行了述评,并进一步归纳分析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内容、应用以及理论视角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对未来妇女贫困研究提出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 :
妇女贫困 ,
文献述评 ,
研究展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finitions of poverty, and theories of women's studies and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women's poverty itself, women's pover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research among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reviewing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ince the 1970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women's poverty and gender studies as well as 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characteristics,measurement,root causes and influences of women's poverty and efforts to fight against poverty. It in turn identifies shortcomings in the object of research, and contents, application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so as to put forward ideas about the prospect of future studies.
Key words :
women's poverty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prospect
基金资助: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项目编号:11JBGP038)、乐施会项目“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妇女扶持政策评估及政策建议”(项目编号:CHN-94772-01-1213A-S)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刘欣(1988-),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
[1] 高小贤.农村妇女研究综述(1991-1995年)[J].妇女研究论丛,1997,(2). [2] 吴惠芳,饶静.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张雪梅,李晶,李小云.妇女贫困:从农村到城乡,从收入贫困到多维贫困——2000年以来中国“妇女贫困”研究评述与展望[J].妇女研究论丛,2011,(9). [4] 联合国.1995年世界妇女状况:趋势和统计数字[R].1995. [5] 李小云,张雪梅,唐美霞.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6] 李小云,董强,刘晓茜,吴杰.资产占有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J].妇女研究论丛,2006,(6). [7] 金一虹.妇女与城市贫困[A].赵群,王云仙主编.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 徐勤.老年妇女与贫困[A].赵群,王云仙主编.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 张爽.关于农村老年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3,(2). [10] 金梅.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 李琴.可行性能力:农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基于广水市C乡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1). [12] 吴宏洛,范佐来.农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13] 吴玲,施国庆.论城市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J].江海学刊,2002,(4). [14] 蒋美华.农村已婚女性贫困状况及脱贫对策——以河南农村已婚女性为例[J].中州学刊,2007,(1). [15] 郭瑞香.贫困与受艾滋病影响的妇女[A].赵群,王云仙主编.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6] 陈迎春.中国农村健康贫困及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7] 畅红琴.中国农村地区时间贫困的性别差异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 [18] 叶普万,贾慧咏.中国农村妇女贫困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J].理论学刊,2010,(9). [19] 井晶.新疆城市女性贫困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0] 马东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1,(5). [21] [美]瓦伦丁·M.莫格哈登.贫困女性化?——有关概念和趋势的笔记[A].马元曦主编.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22] 赵群,王云仙主编.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3] 王莉丽.城市妇女儿童的贫困现状及解困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1,(11). [24] 王秀花.青海土族贫困妇女的文化教育救助意愿及救助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5] 杨琰.贫困地区妇女地位与人口控制关系研究——以甘肃定西县为例[J].西北人口,1995,(1). [26] 王仁贵.新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N].瞭望新闻周刊,2009-04-15. [27] 马东平.少数民族妇女与贫困[A].赵群,王云仙主编.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8] 冯媛,刘大庆.灾害与妇女贫困[A].赵群,王云仙主编.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9] 李巧玲.甘肃省农村妇女经济生活状况调查——兼论贫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的影响[J].开发研究,2009,(3). [30] 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世界妇女的进步(2000)[R].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31] 汪雁,慈勤英.对城市贫困主流测量方法理论假定的社会性别分析——以一个街道贫困家庭的社会调查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4,(3). [32] [美]伊娃·米勒.测量发展中国家妇女贫困问题[A].马元曦主编.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33] 蒋永萍.贫困概念与社会性别敏感的贫困监测[A].赵群,王云仙主编.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4] 杨善华,柳莉.日常生活政治化与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J].中国社会科学,2005,(4). [35] Lynne M.Casper, Sara S. Mc Lanahan, Irwin Garfinkel. The Gender-Poverty Gap:What We Can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4, (4). [36] 赵群,薛金玲.妇女与贫困[A].王金玲主编:中国妇女发展报告(95+10)[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7] 王爱君.农村改革政策与妇女贫困—一种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3). [38] 陈友华,沈晖.独生子女政策与脱贫致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1). [39] 杜芳琴.贫困中的妇女发展:社会性别与差异——以《大山的女儿》“华北卷”、“西南卷”中妇女口述为例[J].思想战线,2003,(5). [40] 奥鲁德尔·阿金罗伊·阿金博阿德.东非和南部非洲妇女,贫困和非正规贸易问题评议[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6,(2). [41] 金一虹.农村妇女发展的资源约束与支持[J].浙江学刊,2000,(6). [42] 蔡荷芳.农村贫困妇女与脱贫妇女发展意识的对比分析——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5,(8). [43] 赵群.将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纳入农村反贫困政策与实践的主流[J].妇女研究论丛,2005,(S1). [44] 佟新.中国家庭暴力[J].社会学研究,2000,(1). [45] 马长锁,方明昭.自杀未遂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临床特点[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4). [46] 段塔丽.论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网络资本[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4,(2) . [47] 温友祥,司海英.甘肃贫困人口中的妇女问题研究[J].人口研究,1995,(5). [48] 赵兰,杨非非,周婵等.贫困与女性犯罪[J].中国司法,2007,(12). [49] 谭琳.中国人口与妇女发展问题及对策论点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1994,(2). [50] 李小云,李素英,苏燕,郭瑞香.对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研究的讨论[J].妇女研究论丛,1994,(3). [51] 张宏,徐晓鹏.妇女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1,(1). [52] 金一虹.主体的寻找——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妇女[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3). [53] 高玉喜.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6,(5). [54] 杜晓山,孙若梅,徐鲜梅.GB模式与中国FPC——改善农村贫困妇女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有效途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5,(4). [55] 杨顺成.反贫困应注重妇女的广泛参与[J].林业与社会,1999,(3). [56] 高玉喜.妇女与贫困地区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1997,(3). [57] 刘筱红,陈琼.公共政策视角下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以湖北宜昌农村外迁移民村W村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58] 林志斌.中国妇女与反贫困的回顾与展望[J].妇女研究论丛,2005,(4). [59] 刘春湘,陈克云.非营利组织在妇女反贫困中的积极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60] 刘春湘,刘柱.少数民族妇女反贫困与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优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61] 刘钟钦,陈驰,曲桂颖.小额信贷及在中国的实践综述[J].农业经济,2000,(6). [62] 云南社会性别与发展小组.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尝试[A].云南参与性发展协会.参与性:拓展与深化[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3] 王云仙,冯媛.增强草根力量,促进妇女赋权——国际NGO和中国扶贫事业[A].赵群,王云仙主编.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4] 金和辉.贫困地区妇女在农户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农村观察,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