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23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2023-03-25

实证研究
人口负增长与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
20世纪中国的社会教育与性别
   
人口负增长与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
5 郑真真
以性别视角分析人口新格局下的生育支持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如何从性别视角解读这一现象,进一步考察和反思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调整而先后修改或出台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安排和制度设计更好地回应包括产育期妇女在内的不同社会群体及其家庭的社会性需求,缓解他们的各种竞争压力和现实焦虑,创设生育友好、具有包容性的支持性环境,是学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特邀人口学、社会学领域的三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口负增长与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这一主题进行深度探讨,为推动构建具有性别敏感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兹编发如下,以飨读者。
2023 Vol. 0 (2): 5- [摘要] ( 514 ) [HTML 1KB] [PDF 1178KB] ( 694 )
11 吴小英
制度边界与文化弹性:生育友好的不同维度解读
2023 Vol. 0 (2): 11- [摘要] ( 259 ) [HTML 1KB] [PDF 1160KB] ( 528 )
17 茅倬彦;罗志华
加快构建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现实挑战与策略选择
2023 Vol. 0 (2): 17- [摘要] ( 224 ) [HTML 1KB] [PDF 1240KB] ( 689 )
25 李洁;杨汉梅;张永琪
为母职赋权:产育期妇女“参与式社区支持系统”的搭建
2023 Vol. 0 (2): 25- [摘要] ( 235 ) [HTML 1KB] [PDF 1495KB] ( 649 )
39 李清如
日本育儿税收支持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3 Vol. 0 (2): 39- [摘要] ( 186 ) [HTML 1KB] [PDF 1503KB] ( 535 )
实证研究
52 黄岩;庄丽贤
成就单王:女性骑手的劳动过程及劳动策略研究
在男性气质主导的外卖配送行业中,女性单王骑手成功地打破了算法的职业性别隔离。通过对21位骑手的深度访谈,本文发现,在平台接单时,女性单王骑手通过“熬时间”来提高总单量、熟悉路线及路线上附加的商家和小区信息等以实现“旧单”积累;有选择性地抢配送地处于一条直线上的运单、近单和轻单来增加“新单”。在商家处取餐时,女性单王骑手或是采用性别气质引发商家同情;或是依靠主动攀谈、发挥交际作用来示好商家,建立与商家的情感联系;或是主动帮助商家保障配送中商品的质量,促成商家尽快出餐,实现商家与骑手的双赢。在将商品交付给顾客时,女性单王骑手往往会在多种场合进行情感劳动,积极顺从顾客配送之外的要求来保障准时率和好评率。在独自配送的劳动过程中,女性单王骑手更加注重保护自身安全,注重身心忍耐。分析这一女性群体的微观劳动实践,可以为理解新时代平台职业性别少数劳动者、保障女性骑手的利益提供经验和理论借鉴。
2023 Vol. 0 (2): 52- [摘要] ( 367 ) [HTML 1KB] [PDF 1324KB] ( 626 )
65 吴帆;温腾龙;菅苗
社会工作干预家庭暴力的社会性别视角:归因模式与行动框架
女性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社会工作对受家暴女性的干预被认为普遍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基于社会性别理论构建了“行为—关系—社会情境”(BRS)归因模式及干预框架,并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官方网站发布的16个社会工作干预家庭暴力的优秀案例为例,运用最小可能关键个案的研究逻辑对文本资料展开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在家庭暴力归因上,行为与关系维度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社会工作者对社会情境容忍度的认识不足;在干预策略上,社会工作者缺少针对施暴者与家庭性别结构层面的行动,出现“施暴者归因”与“受害者干预”的服务悖论。导致这种困境的关键原因是一些社会工作者缺乏系统的社会性别意识,使得干预行动难以切中要害。而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BRS归因模式和行动框架,可以为克服这种困境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2023 Vol. 0 (2): 65- [摘要] ( 271 ) [HTML 1KB] [PDF 1524KB] ( 834 )
80 盛禾;张春泥
信仰不同宗教会相看两厌吗?——夫妻宗教信仰的差异与婚姻满意度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数据,探讨了夫妻宗教信仰情况对其婚姻满意度的影响。以宗教信仰的多维测量为基础,研究发现,信同一宗教类别的夫妻占3.78%,宗教信仰不同的夫妻比例为25.92%。较之夫妻不信教和信同一类别宗教,宗教信仰相异会导致丈夫一方婚姻满意度更低。本文从宗教信条和家庭分工中的性别角色规范等维度进行分析阐释,探讨夫妻宗教信仰与婚姻满意度背后的社会和性别关系,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语境下这一议题的认识。
2023 Vol. 0 (2): 80- [摘要] ( 327 ) [HTML 1KB] [PDF 1402KB] ( 598 )
20世纪中国的社会教育与性别
91 王超
20世纪上半叶社会教育中的残障与性别——以盲人教育为例
“扫盲”一词是贯穿20世纪中国社会教育与公民建设的强大隐喻。然而,作为实存的盲人与视障群体,其识字问题却被排除在面向大众的主流启蒙叙事之外。盲文在华的传播也被简单地划入特殊教育史研究的范畴,从而忽视了其拓展下层社会教育对象与塑造现代公民身份的重要历史意义。本文聚焦中国盲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身体与性别面向,分析中国盲文体系如何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逐渐脱离基督教针对病残身体的救赎观,并参与到国家针对下层社会中盲人职业群体(以女性盲艺人群体为主)的救助与整合中。本文首先探讨清末民初的改革派精英与社会教育家如何吸取教会学校对视障群体的教育经验,对以性别划分的下层盲人职业群体的技能进行重塑,进而推动了国民政府在福利国家的框架下实践将盲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然后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在改革盲文的同时,强调盲人女性通过参与文艺活动与生产劳动实现身体的解放,成为“残而不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来的盲人教育开始走出社会教育的福利模式,寻求突破性别与阶级的双重边缘性。
2023 Vol. 0 (2): 91- [摘要] ( 185 ) [HTML 1KB] [PDF 1491KB] ( 448 )
104 冯淼
革命与圣火:女工夜校与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劳工教育
1928年前后,以慈善救济和服务社会为首要目的的基督教女青年会在上海建立了以产业女工为学生主体的夜校。这些建立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的夜校培养了抗战时期女工运动的领袖、积极分子以及工农兵革命文化宣传的工作者。夜校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其融合了女青年会内部的进步主义力量和此时隐匿在城市中的左翼革命文化力量。由青年会劳工干事和左翼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夜校教师通过讲、唱、听、演、看等形式关注和改造女工的主体经历,激发女工的自觉乃至阶级意识。女工夜校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见证了20世纪30年代城市中文化民主统一战线的出现,也展现了此时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文化在城市顽强的生命力。
2023 Vol. 0 (2): 104- [摘要] ( 211 ) [HTML 1KB] [PDF 1556KB] ( 454 )
116 张慧瑜
“火车头”:作为基层传播媒介的冬学运动及其对妇女翻身的影响——以晋冀鲁豫根据地(1937-1948)为例
冬学是一种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开办的季节性学校。在抗日战争的根据地时期,冬学被中国共产党作为农村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广泛开展识字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活动。本文以晋冀鲁豫根据地(1937-1948)为例,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总结和分析冬学运动的组织机构、动员工作、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其作用与意义。从基层传播的角度分析冬学运动如何内嵌于乡土社会,成为妇女教育、妇女参加生产教育、妇女革命意识教育的中介,是一种充分利用在地资源并完成社会改造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教育模式。1944年延安新教育方针发表,对冬学运动的教育模式、组织方法进行了反思,形成了以群众路线为方法,与生产、时事教育相结合的“新冬学”,使得冬学成为“一切工作的火车头”,冬学变成一种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媒介,在妇女翻身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偏远农村地区还广泛采用冬学模式进行社会教育工作,显示了根据地时期的社会实践与新中国的延续关系。
2023 Vol. 0 (2): 116- [摘要] ( 216 ) [HTML 1KB] [PDF 1475KB] ( 459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