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22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2022-11-25

文学·文化·传播
实证研究
研究动态与信息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5 邓丽;薛宁兰;刘小楠;任大鹏;刘岩;金眉;马春华;张永英;谭琳
妇女权益保障的新起点——《妇女权益保障法》理解与适用专家座谈会纪要
2022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30年,为维护中国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完善促进男女平等顶层设计、为妇女创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妇女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顺应了时代和现实需求,回应了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要求,中国妇女研究会、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于2022年11月10日举办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围绕《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的重要意义、修法亮点及理解和适用等展开精彩深入的研讨。本文为与会专家根据会议发言整理、修改后统一编排而成。
2022 Vol. 0 (6): 5- [摘要] ( 151 ) [HTML 1KB] [PDF 456KB] ( 254 )
19 邓锁
福利与保护之间:家国关系变迁中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执行
儿童兜底监护的国家责任日益获得重视,本研究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执行为例,通过政策梳理和在Z县执行的案例分析,发现基层政策执行者往往面临着福利逻辑和保护逻辑的二元制度张力。保护逻辑强调儿童监护关系的法律证实而忽略了复杂的家庭伦理情境,可能带来实际监护缺失儿童的政策排斥;福利逻辑强调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家庭的及时救助,却也导致对儿童监护保护需求的回应不足。基层工作者对两种制度逻辑的调适是家国关系的变迁表征,也反映了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特征。本文基于研究指出,应当加强城乡人口流动背景下脆弱家庭儿童抚育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2022 Vol. 0 (6): 19- [摘要] ( 130 ) [HTML 1KB] [PDF 445KB] ( 249 )
实证研究
32 赖立里;戴媛媛
多重身体:辅助生殖技术实践的人类学观察
普通女性如何接受并应对辅助生殖技术对身体、日常生活乃至生命体验的介入与塑造,使原本陌生的前沿科学技术进入自己的身体而最终形成生活的日常?本文对异地求医“做试管”女性的生活常规进行人类学深描,从时间性身体、多重身体和集体性身体三个方面探究技术如何深刻介入身体生命。这些女性日常往返于生殖医学中心各科室和家庭旅馆之间,她们的身体成为各种实践、话语、体制、影像以及特殊地点与事件之汇聚,呈现出内生的多元、变动不居的特性。同时这些女性的积极身体实践也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从联盟而不是批判的角度丰富了性别实践。
2022 Vol. 0 (6): 32- [摘要] ( 152 ) [HTML 1KB] [PDF 402KB] ( 241 )
43 张敏;苏培钰
“好媳妇”、“报”与关系性照护伦理——基于四川嘉绒藏族地区中老年女性照护者的民族志考察
在老龄人口增加、社会服务事业和基础设施相对缺乏的背景下,家庭养老依然是中国民族地区的基本养老方式。本研究基于四川嘉绒藏族地区农村的民族志调查,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照护理论考察经济发展与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中老年女性群体的日常照护体验与意义建构。文章发现,作为家庭养老照护的实际承担者,留守村庄的女性照护者主要依凭传统伦理解释自身的照料实践,“好媳妇”的社会期待和“一报还一报”的代际回馈构成其主要意义来源。随着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加剧、地方道义世界遭遇冲击,承担繁重照料职责的中老年女性照护者日渐边缘化,其自身养老前景亦面临挑战。文章认为,养老政策需在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设施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兼顾村庄价值体系的重建。
2022 Vol. 0 (6): 43- [摘要] ( 150 ) [HTML 1KB] [PDF 512KB] ( 361 )
58 项江南
“礼轻情意重”还作数吗?——城市青年情侣礼物互赠的性别化实践
本文以金钱的多重意义为线索,呈现城市青年的恋爱赠礼实践。基于对13位城市异性恋青年情侣的半结构访谈,本文发现,女性通过赋予金钱多重意义来寻求恋爱关系的确定性。当无法借助直观的情感体验来确认恋爱关系时,女性将礼物中的金钱投入视为男性的承诺和这段关系区别于其他关系的恋爱标记。这些象征意义常常被金钱的固有属性消解,阻碍女性的主体性达成。然而女性并非只是受困于此,而是通过维持和重塑恋爱赠礼的规则:不管是主动送礼表达情感,还是与男性协商主导礼物赠送仪式,女性都在接受礼物和回馈的过程中实现了一定的主体性。
2022 Vol. 0 (6): 58- [摘要] ( 184 ) [HTML 1KB] [PDF 338KB] ( 419 )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67 吴璟薇;毛万熙;张金牛
职业书写的“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民国时期的中文打字机与女打字员
作为西方技术史和媒介史研究焦点的机械打字机深度参与了20世纪之交西方女性的社会角色变迁,引发西文职业书写技艺的“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过程,也造就了“女打字员”的经典形象。但是,当前对于女打字员的流行叙事主要基于“标准”的西文打字机,尚未考虑到技术语言与之迥异的中文打字机。本文借助文化技艺的理论视角,以媒介考古的分析方式追溯了民国时期中文打字机这一新生媒介与文书从业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细致比较了机械书写技艺在早期中西方职业书写领域的“去性别化”和“再性别化”过程,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与围绕中文打字机所形成的操作技艺和操作链息息相关。本文展现了作为一种“不显眼的知识技术”的打字机是如何参与性别角色变迁的,在通行的西方女打字员叙事模式之外提供了另一种媒介史版本,并重估了中国女性在媒介技术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揭示了中国在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技术世界中于性别和民族双重层面的挣扎求索。
2022 Vol. 0 (6): 67- [摘要] ( 163 ) [HTML 1KB] [PDF 581KB] ( 275 )
84 余成龙
集体化时期“男女同工同酬”的制度化:基于田野调查的再认识
“男女同工同酬”作为集体化时期保障妇女经济权利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演变为“不同工不同酬”“同工且同酬”以及“同工不同酬”。既有研究忽略了相互矛盾的现象实际上是同一制度、相同逻辑使然。本研究基于湖北省中部开展的历史田野调查,尝试从“制度化”的过程视角对这段历史展开新的认识和解释。研究发现:“男女同工同酬”在借助既有文化和政治结构实现制度化的同时,也使自身陷入“平等与差异”困境,在推进男女平等的同时又固化了性别差异。与此同时,底层民众基于对公平的朴素理解,通过建立“公平—平等”内在联系、共享“公平”的内在逻辑,探索出既能激发妇女劳动热情又能平息性别争论的本土方案。因此,主导集体化时期劳动与分配的实际规则是生产效率与“性别公平”。通过“公平—平等”的路径推进性别维度的现代化虽然曲折,但在中国具有延绵持久的文化根基,同时也能对接现代社会的正义原则,这段历史为我们积蓄了实践经验并打开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2022 Vol. 0 (6): 84- [摘要] ( 160 ) [HTML 1KB] [PDF 498KB] ( 279 )
文学·文化·传播
98 钱南秀;杨联芬
对谈:“列女”“贤媛”传统与中国女性文化的现代转型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进一步融通古今中外,推陈出新。“列女”与“贤媛”是中国妇女史书写的两大分支,也是中国妇女思想史上的两种传统。前者载于正史,表现儒家女性道德;后者多集中于知识女性,她们富于智慧,其文学写作与生活实践往往体现自主意识与平等精神,但常为正史遮蔽。“贤媛”传统在清末维新运动中以女学实践得到彰显,而在民国时期以一批留学归来的新知识妇女及其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得到体现。她们看重家庭责任,推崇人格独立,对于妇女的社会责任有独特看法。《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本期推出美国莱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钱南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联芬教授2018年10月9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高端论坛“京师论坛”就中国妇女思想传统在晚清以来的演变所做的主题对谈。对谈文稿未曾正式发表,其观点和论述颇富新意,兹编发如下,以飨读者。
2022 Vol. 0 (6): 98- [摘要] ( 171 ) [HTML 1KB] [PDF 322KB] ( 303 )
106 陆新蕾;虞雯
电子游戏女性玩家的叙事参与和意义生产
女性玩家已几乎占据中国游戏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她们在电子游戏文化中的边缘地位仍未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以电子游戏《模拟人生》为考察对象,分析玩家参与游戏叙事生成的互动过程,探究女性玩家在游戏中的意义生产。研究发现,在叙事与互动的张力之下,游戏的虚拟世界以与现实社会高度同构的内在逻辑运转着,女性玩家在这一游戏空间中展开以女性为主角、围绕女性经验的游戏叙事,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趣缘群体的互动交流形成女性游戏文本的集体叙事生产。女性玩家对游戏试图传递的价值观并非照单全收,她们通过扩展和创新的玩法往往使开发者预想的游戏设定呈现出新的样态;她们也会在游戏中实践反常、另类或抗争性的叙事来制造冒犯规则的快感,探寻短暂逃离现实规训的途径。作为一种互动叙事媒介,游戏为女性在意识和(虚拟)实践两个方面提供了抵抗、规避固有权力结构的演练机会。
2022 Vol. 0 (6): 106- [摘要] ( 186 ) [HTML 1KB] [PDF 374KB] ( 624 )
研究动态与信息
116 杨菊华;史冬梅;吴海平
新时代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综述
少数民族妇女是中国妇女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重要的人力资源。本文聚焦少数民族妇女群体,从人力资本、劳动就业、迁移流动、婚育家庭以及性别观念与性别关系五个领域,回顾2012年以来国内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状况。研究显示,尽管少数民族妇女对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半边天”的作用,但是在民族研究和性别社会学研究中仍处于边缘地位,在学术关注度、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视角与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未来应以新发展阶段为契机,通过学术研究助力改善少数民族妇女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祉,进一步释放少数民族妇女的性别红利,全面增进少数民族性别平等事业发展。
2022 Vol. 0 (6): 116- [摘要] ( 160 ) [HTML 1KB] [PDF 517KB] ( 315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