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21年 0卷 5期
刊出日期:2021-09-25

文学·文化·传播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法律与政策研究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理论研究
5 沈跃跃
从党领导妇女事业百年历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2021 Vol. 0 (5): 5- [摘要] ( 242 ) [HTML 1KB] [PDF 248KB] ( 590 )
实证研究
13 杨可
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劳动者技能形成——以费达生的蚕丝业改革为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劳动者的技能短缺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产业发展前景与乡村振兴全局的重要问题。本文回到费达生女士在20世纪20-40年代成功开展的蚕丝业改革,从有益于农民、适应地方自然条件和传统经济、女性友好等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她在发展乡土工业方面所关心的基础问题。结合费达生蚕丝业改革的历史经验,本文尝试提出在现代中国乡村产业中促进劳动者技能形成的要素与机制,探讨劳动者技能形成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21 Vol. 0 (5): 13- [摘要] ( 208 ) [HTML 1KB] [PDF 1086KB] ( 588 )
25 张骁健
未完成的个体化:老年公园相亲实践中的主体性及其制约——基于北京市C公园相亲角的研究
本文借鉴"相处式考察"法,对北京市C公园的老年相亲角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并建立了20个深度访谈档案。本文将老年相亲群体置于"个体—家庭"框架下,聚焦于他们在公园相亲实践中的个体化表现,分析相亲老年人的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研究初步表明,相亲老年人的实践过程呈现出强调个体自由和自主选择的个体化倾向;他们的生活安排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应对策略表现为一种生活智慧和权宜之计;面对个体与家庭的张力,他们主动把子女的利益和意愿纳入考虑范围,并通过积极协商和适时妥协等策略,为主体性选择争取更多的空间。
2021 Vol. 0 (5): 25- [摘要] ( 353 ) [HTML 1KB] [PDF 410KB] ( 700 )
37 林晓珊
“回家吃饭”:工作与家庭冲突中的饮食实践
合理的家庭膳食不仅是保障居民健康的基础,而且对促进家庭融合、推动家风建设尤为重要。然而,随着工作与家庭冲突日益严峻,城市中产阶层"回家吃饭"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对传统饮食模式、家庭观念、性别观念和家务分工均将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比起愈加便捷的"在外就餐","回家吃饭"在重构现代城市中产阶层的家庭生活中具有更加突出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实践的视角出发,"回家吃饭"作为一项社会安排,既是一种情感上的召唤,也是一份家庭陪伴的责任,还是一种健康实践的方式。正是在陪伴与健康的焦虑中,"回家吃饭"成为人们重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以及隐藏其中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一种策略。可以说,"回家吃饭"就是回归家庭生活的本质。为中产阶层"回家吃饭"创造更富有弹性的制度环境,不仅有助于增进其家庭生活的幸福感,而且可以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呼应国家号召的家风建设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
2021 Vol. 0 (5): 37- [摘要] ( 417 ) [HTML 1KB] [PDF 815KB] ( 1233 )
法律与政策研究
52 戴瑞君
法律如何定义对妇女的歧视
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已列入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了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的基本原则,但没有界定什么是"歧视"。中国批准的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1条就对"对妇女的歧视"作出定义,明确了构成对妇女歧视的事由、行为、不利后果、因果关系、适用领域等关键要素,表明对妇女的歧视包括直接歧视、间接歧视、制度性歧视,揭示了歧视妇女的主要根源来自私领域的歧视和结构性歧视。中国现行法律没有对"歧视妇女"下定义,致使实践中难以识别歧视、预防歧视和救济歧视。为实现男女事实上的平等,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中国法需要按照国际人权公约的义务要求,借鉴比较法的经验,基于中国实际,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对歧视妇女作出全面定义。
2021 Vol. 0 (5): 52- [摘要] ( 411 ) [HTML 1KB] [PDF 416KB] ( 761 )
64 阎天
女性就业中的算法歧视:缘起、挑战与应对
与传统算法相比,当代算法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显著提升,这给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域外职场已经出现针对女性的算法歧视,中国也可能出现类似现象。现有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主要包括"不打探""不考虑"和"不卸责"三项规则,这些规则均无法很好地应对算法歧视。有鉴于此,治标之策是在法律和技术上逐项完善现有规则,但是收效有限,并且可能有悖于鼓励算法研发和推广的产业政策 | 治本之道则是在国家、用人单位、女性劳动者及其伴侣之间公平分配生育成本,消除算法歧视产生的根源。
2021 Vol. 0 (5): 64- [摘要] ( 470 ) [HTML 1KB] [PDF 323KB] ( 997 )
73 汪洋
共同财产制下离婚经济补偿的价值基础、教义构造与体系协调
相较于《婚姻法》第40条,《民法典》第1088条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拓展至夫妻共同财产制,具有正当的价值基础。在共同财产制下,只有离婚时可供分割的共同财产数额较少,以及家务劳动贡献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未从他方收入中获取必要收益这两种例外情形发生,家务劳动贡献方方可主张补偿家务劳动价值。基于家庭效用最大化做出的家庭分工,夫妻一方因家务劳动或者其他义务做出特定牺牲,造成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损失,应当予以补偿。特定牺牲决策在"家庭利益最大化"层面应具有正当合理性,判断时不能单采经济理性标准。离婚损害赔偿与离婚经济补偿两项制度原则上并行不悖,如若原本"生活困难"的客观状况因损害赔偿或经济补偿而得以消解,则不能叠加适用离婚经济帮助制度。
2021 Vol. 0 (5): 73- [摘要] ( 285 ) [HTML 1KB] [PDF 267KB] ( 480 )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80 王晓慧
清末上海家政改良活动研究——以1906-1908年竞化女校的家政改良会为中心
近代上海家政改良活动发端于1906年竞化女子师范学校设置的家政改良会。该会通过41次演讲,试图以"整顿家庭"来"辅助时局",体现了时人"为国改家"的现实目的。该会提出对中国传统家政进行现代改良,重点在于改良家庭主妇。然而,通过参与家政改良活动,一批绅商夫人与女校毕业生得以"离家为国",进入社会公开发声,客观上为民国家政职业化与家事社会化等问题的讨论奠定了一定基础。
2021 Vol. 0 (5): 80- [摘要] ( 226 ) [HTML 1KB] [PDF 582KB] ( 740 )
98 杭苏红
人格”的四重奏:五四运动前后女校学潮中的群体心理与社会历史(1911-1925)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女校学潮中学生的心理及其得以产生的日常情境与历史环境,试图探讨宏观层面的社会历史对学潮学生的主观性倾向和"捍卫人格"的精神气质的影响。正是通过这些个体心理与宏观结构的关联,才能对学潮女学生的言论与行事有更为共情式的理解。学潮女学生经常提到对"人格""女子人格"的捍卫。"人格"作为一种话语,除了表达女学生面对外部环境、捍卫独立与自由的社会性意涵,还具有对于历史上传统女性缺乏"人格"的克服与超越;同时,捍卫人格的学潮实践在伸张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包含了对"女子人格"这一群体权利的维护。这四重内涵共同构成了此一时期女学生对于自我的整体性认识,对于理解近代新女性的自我与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021 Vol. 0 (5): 98- [摘要] ( 265 ) [HTML 1KB] [PDF 465KB] ( 650 )
文学·文化·传播
112 丁玲
“说话”要“到底”——《新的信念》中的女性觉醒及其历史语境
丁玲写于1939年春的《新的信念》既是她奔赴延安后言说革命女性的起点,也是她在延安初期写作的一系列通告报告、战地速写中凸显出来的特具文学性的叙事作品。在同时期的批评中,《新的信念》中老太婆政治性觉醒的发生这一核心情节,或被批评为"不够圆润",或被看作有意义的革命浪漫主义,这两种批评其实都指向了老太婆觉醒的突然性,但在笔者看来,丁玲欲表达的这种觉醒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有其内在发展逻辑和现实对应性。本文抓住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说话"与在结尾处出现的"到底"两个关键词进一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塑造,结合丁玲之前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经历,以及与其写作同期发生的延安马列学院的学习活动,并联系延安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情境,对《新的信念》进行重读。
2021 Vol. 0 (5): 112- [摘要] ( 284 ) [HTML 1KB] [PDF 362KB] ( 887 )
122 马勤勤
世界视角与中国问题——评叶凯蒂《晚清政治小说:一种世界性文学类型的迁移》
《晚清政治小说:一种世界性文学类型的迁移》立足于"世界视角",重新审视了"政治小说"这一文类的世界性迁移,对"政治小说"的内涵与边界、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重新定义。该书对政治的"性别"维度解析富有特色,特别是传统"才子佳人"模式在政治小说中的消解,证明"现代性"与"性别"问题紧密相关。作者发掘出一种政治小说研究的新范式,并为更广义的跨文化研究开出了新的方向;但在具体研究中,尚须先厘清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以便更好地思考如何从"世界视角"走向"中国问题"。
2021 Vol. 0 (5): 122- [摘要] ( 246 ) [HTML 1KB] [PDF 278KB] ( 512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