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17年 0卷 4期
刊出日期:2017-07-25

实证研究
研究动态与信息
反家庭暴力法研究专栏
“第十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专栏
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学建构中的性别议题:新理论、新视域、新解析”学术论坛专栏
反家庭暴力法研究专栏
   
实证研究
5 郭夏娟 涂文燕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清廉?——基于中国公职人员腐败容忍度的分析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清廉?学界一直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女性是更加清廉的性别;另一种则认为女性并不必然比男性更加清廉,其清廉与否取决于具体的制度文化环境。通过对中国公职人员进行腐败容忍度问卷调查发现:女性对政府腐败现象的容忍度整体低于男性;对参与机会和网络较多的微小腐败,女性容忍度仍低于男性,但两性间的差异变小;女性对“权色交易”腐败行为的容忍度显著低于男性,且是所有政府具体腐败行为中两性腐败容忍度差值最大的一项。这种差异并不表明女性作为先天的性别就更清廉,而是在性别体制与文化建构中形成的。这对当今中国反腐制度设计具有某些启示意义。
2017 Vol. 0 (4): 5-16 [摘要] ( 891 ) [HTML 1KB] [PDF 1378KB] ( 1525 )
17 靳小怡 段朱清
多源数据视野下的农民工跨户籍婚姻——基于城镇化类型与性别视角的分析
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实现跨户籍的婚姻缔结,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家庭层面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文章利用多源调查数据,基于城镇化类型与性别视角,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农民工跨户籍婚姻进行趋势和成因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跨户籍通婚率在13%左右,同质婚仍是中国人口婚配的主要模式;近年来,女性跨户籍通婚率高于男性,但男性跨户籍通婚也在持续上升;与就地城镇化地区相比,异地城镇化的社会开放程度更大、阶层流动状况更好,对婚姻缔结的影响更大,更有可能发生跨户籍婚姻。人力资本仍旧是跨户籍婚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因素对跨户籍婚姻具有促进作用,年龄、职业阶层、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方面的相对优势是农民工现阶段弥补户籍劣势实现与市民通婚的主要途径。
2017 Vol. 0 (4): 17-30 [摘要] ( 713 ) [HTML 1KB] [PDF 1642KB] ( 1002 )
反家庭暴力法研究专栏
31 但淑华
准家庭暴力的主体——对《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诠释与认定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是《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准家庭暴力的主体。基于对该概念的法解释学分析,家庭成员是以婚姻或血缘为联结纽带,并具有法定权利义务的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则是不具有家庭成员关系,但共同居住于同一处所并形成情感、经济等方面紧密结合的人。认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应遵循实质相似性标准,即与相应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的内容上实质相似,但对该标准的把握不宜过于严苛,可适当低于对家庭成员的要求;对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可免于适用该标准。《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的适用情况表明:应在法律中明确家庭成员的具体范围,并将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扩展至未共同生活的前配偶。
2017 Vol. 0 (4): 31-37 [摘要] ( 737 ) [HTML 1KB] [PDF 1243KB] ( 884 )
38 李琼宇 贺栩溪
家庭暴力民事认定中的警察参与——兼论警察对轻微家庭暴力事实的先行判断
家庭暴力法律事实在民事裁判中普遍存在难以认定的现象,需要引入警察作为辅助性力量参与其中。通过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制度相比较,尝试在处理轻微家庭暴力案件中构建警察先行判断制度,以提高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举证能力,减轻法官的负担。文章认为警察先行判断制度应与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告诫制度相衔接,进而对配套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思考。
2017 Vol. 0 (4): 38-45 [摘要] ( 692 ) [HTML 1KB] [PDF 1253KB] ( 1132 )
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学建构中的性别议题:新理论、新视域、新解析”学术论坛专栏
46 秦方
从幽闭到出走——清末民初女性困顿-解放话语形成及实践
对于近代中国女性而言,“解放”大约是最重要的词汇之一。但解放之意义,恰恰因为时人将之置于困顿的对立面,因此不谈近代女性困顿话语的形成以及打破困顿、走向解放的践行,我们便无法真正理解“解放”的涵义。文章以晚清自五四时期为历史时段,勾勒近代传教士、国族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女学生等各类群体以不同文类、词汇所表达出来的困顿感,以及近代女性出入婚姻、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实践,探讨近代困顿-解放话语的最初形成以及近代女性打破困顿、实现解放的初次践行。唯有困顿存在,解放才有了现实的意义。
2017 Vol. 0 (4): 46-60 [摘要] ( 663 ) [HTML 1KB] [PDF 1369KB] ( 1105 )
61 王凤
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及其生活空间的建构与表达——以四大木版年画为考察中心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及民俗功能一直备受民众关注与青睐。“仕女画”是年画重要的题材之一,其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为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及其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不同文化载体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亦有不同,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表现,同时也成为“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礼俗中男性观看女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仕女画”成为男性视觉欲望消费的对象。因此,文章以木版年画作为文本,在呈现中国古代女性生活的同时也窥探其中所隐含的性别权力关系。
2017 Vol. 0 (4): 61-76 [摘要] ( 780 ) [HTML 1KB] [PDF 8577KB] ( 1590 )
77 朱骅
19世纪北美“猪花”离散群体的社会资本分析
在晚清的广东方言中,苦力贸易中被掳卖出洋的男性被称为“猪仔”,与此对应,那些为服务“猪仔”而被集体贩运出洋的女子则被称作“猪花”。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往往比“猪仔”还要低贱和凄惨。因为正式档案史料的匮乏,“猪花”长期以来成为一个被忽略的群体,事实上,她们也是近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本文在可儿弘明以及美国学者挖掘整理的史料基础上,利用离散和社会资本理论,选择三位代表性“猪花”阿彩、扶桑和腊露进行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呈现这个群体的历史样态以及离散妇女生存的多种可能性。
2017 Vol. 0 (4): 77-87 [摘要] ( 594 ) [HTML 1KB] [PDF 1318KB] ( 1200 )
88 王瀛培
团结与改造:从旧产婆到社会主义接生员——以上海为例的讨论
接生员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卫生部门为了降低惊人的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在推广新法接生工作中,通过团结改造旧产婆与培训新的基层妇幼保健力量而产生的一种初级妇幼保健人员身份。此群体的主体是在中国存在几千年的产婆。虽然她们一度被西方医学与助产学所污名化,但是国家利用自己的力量在全国开展了一场针对她们的革新运动,将其纳入国家掌握的医疗卫生体系内。产婆通过接受改造、训练与管理,获得了国家及医学赋予的合法接生员身份与地位。
2017 Vol. 0 (4): 88-99 [摘要] ( 665 ) [HTML 1KB] [PDF 1657KB] ( 1333 )
“第十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专栏
100 李玲
茅盾社会进步视野下的妇女解放理论
茅盾社会进步视野下的妇女解放理论,徘徊于妇女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既有出于男性立场对女性世界的真诚关怀,也有明显的男性中心立场之偏颇。首先,茅盾以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来解放妇女,因而十分注重妇女素质的提升,却不重视妇女现实权益的争取问题。其次,茅盾在号召妇女参与社会工作的同时,也告诫妇女不要歧视家务劳动,但并未质问男性不承担家务的传统分工方式,而把解决妇女负担过重的问题寄希望于最终消灭私有制。再次,茅盾认为恋爱既是多变的又是神圣的,他在婚恋问题上因吸收了子辈男性的自我解放需求而偏重于坚持自由主义伦理,并主张男女间的绝对平等。
2017 Vol. 0 (4): 100-109 [摘要] ( 638 ) [HTML 1KB] [PDF 1277KB] ( 1278 )
110 刘堃
女性、革命与知识分子的人格模拟——论陈映真小说《山路》
文章讨论陈映真小说《山路》(1983)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通过对女主人公蔡千惠形象的分析,阐释陈映真左翼思想与文学镜像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双生”的生命体验与对市镇知识分子的灵魂洞察,形成了陈映真小说创作的原初构图;基督教的赎罪与牺牲,与左翼思想中对底层劳动者的人道主义同情,构成了蔡千惠形象的崇高之美,而她前后形象的差异与矛盾,源于对知识分子人格的再度模拟。左翼知识分子由“革命的挫折”所造成的精神创伤,无法直接言说,必须加以“性别转化”,以女性的形象重新编码,并重构男性历史。
2017 Vol. 0 (4): 110-116 [摘要] ( 667 ) [HTML 1KB] [PDF 1259KB] ( 1288 )
117 林丹娅 王璟琦
从林湄创作看新移民文学之新质
无论是《天望》对“娜拉出走”“身份认同”主题的升华,还是《天外》对身体与灵魂的双重追问及宗教、哲学之思,欧洲华人新移民女作家林湄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打造出的这两部长篇小说,既凝聚着作家个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标志其创作心路的蜕变,同时也表征着新移民文学与此前留学生文学书写的不同质的变化,于边缘视角审视文明和现代人的生活困境,超越二元对立的对话立场,为华文文学提供了新的思想内涵、美感经验及文学书写形态。
2017 Vol. 0 (4): 117-122 [摘要] ( 540 ) [HTML 1KB] [PDF 1220KB] ( 798 )
研究动态与信息
123 侯杰 孙巍溥
从妇女/性别中发现当代中国史学建构的真谛——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学建构中的性别议题:新理论、新视域、新解析”学术论坛综述
2017 Vol. 0 (4): 123-128 [摘要] ( 640 ) [HTML 1KB] [PDF 1203KB] ( 1171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