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15年 0卷 4期
刊出日期:2015-07-20

文学·文化·传播
理论研究
女性与抗战研究
实证研究
法律与政策研究
国外妇女/性别研究
研究动态与信息
青年论坛
   
理论研究
5
“历史·现实·未来——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理论20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纪要
2015 Vol. 0 (4): 5-11 [摘要] ( 467 ) [HTML 1KB] [PDF 941KB] ( 694 )
实证研究
16 宋健, 周宇香
中国已婚妇女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兼论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的调节作用
文章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实证分析了中国已婚妇女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家庭经济支持的调节作用以及照料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生育二孩、家有婴幼儿、曾因生育中断就业的经历均会对妇女目前的就业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但孩子数量对城乡妇女就业影响上有所不同,在就业中断经历的影响上也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丈夫对家庭经济的支持能力会削弱生育二孩妇女就业的可能性,而家庭照料支持则会减少生育对妇女就业的不利影响。研究从促进妇女就业与生育平衡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5 Vol. 0 (4): 16-23 [摘要] ( 582 ) [HTML 1KB] [PDF 968KB] ( 1250 )
24 朱依娜, 马缨
性别、时间分配与高校教师的科研产出*
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以高校教师为分析样本,探讨了性别、时间分配与科研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在时间分配和科研产出上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科研时间少于男性而家务劳动时间多于男性,SCI/EI论文产出量则明显低于男性。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分配模式上的上述性别差异是造成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家务时间与科研产出的关系因性别而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务劳动不会影响男性的SCI/EI论文产出,但会显著减少女性的SCI/EI论文产出。
2015 Vol. 0 (4): 24-31 [摘要] ( 520 ) [HTML 1KB] [PDF 921KB] ( 830 )
法律与政策研究
31 毕雅丽, 李树茁, 尚子娟
制度分析视角下的性别失衡治理绩效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构建
文章通过对新制度主义三种绩效分析范式的诠释以及对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研究现状的评述,阐发了新制度主义绩效分析范式对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研究的意义,据此构建了一个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分析框架,包含了微观个体行动者、中观制度结构和宏观制度环境分析,并运用陕西省神木县的案例对研究框架进行初步的验证,初步揭示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是由个体行动者心理机制、政府治理中的制度结构和宏观的制度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从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研究框架的解释力和可能性。
2015 Vol. 0 (4): 31-40 [摘要] ( 538 ) [HTML 1KB] [PDF 1120KB] ( 812 )
女性与抗战研究
41 姚霏, 马培
抗战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八年抗战期间出现了大量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的抗战宣传画,其中的女性形象尚未被学界系统关注。文章将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放至抗战的时代背景中,还原了一批基于真实境遇的“受难”的女性形象与动员宣传下“投身抗战”的女性形象,并结合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表现受难、动员男性时,强调女性生理性别特质;在鼓励女性投身抗战时,淡化女性生理性别色彩;以女性为受众时,用中景构图和生活场景切入。总体而言,抗战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抗战宣传动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战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2015 Vol. 0 (4): 41-49 [摘要] ( 757 ) [HTML 1KB] [PDF 999KB] ( 1217 )
50 赵婧
抗战动员与性别实践——以战时国统区妇女医疗救护为中心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动员全民族参与抗日战争的声浪中,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有责任积极投入抗战工作。医疗救护被认为是战争中最适合女性从事的事业之一,为解决战时救护人力不足的问题,国民政府和妇女团体纷纷动员与组织女学生、女职员以及家庭主妇等参加救护训练班,女护士、女医生等专业医疗人员更是国民政府征调至前线或伤兵医院的对象。文章试图分析动员女性从事医疗救护的话语建构,梳理妇女医疗救护的基本构想与实践,进而从个案探究性别与抗战的复杂关系。
2015 Vol. 0 (4): 50-59 [摘要] ( 516 ) [HTML 1KB] [PDF 1007KB] ( 1300 )
60 金一虹
抗日烽火中的知识女性——以“金女大人”为例
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女性与全国人民一道无畏地投入一场民族保卫战中,她们因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对女性知识分子使命的感知表现出特有的担当与忠诚,她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文章通过“金女大人”这一个小群体在民族危亡关头的展演,分析知识女性在民族战争中如何作为,分析在一个貌似残破但实际仍然强大的父权制社会结构中,性别身份对其公共参与的种种限定,以及她们如何在民族主义与父权话语交织的语境下,对主流话语既服膺又改写、抗争,抓住“危机-救亡”的机会,重新界定性别角色,书写自己的抗战历史。
2015 Vol. 0 (4): 60-73 [摘要] ( 584 ) [HTML 1KB] [PDF 1023KB] ( 1139 )
文学·文化·传播
74 [美]王玲珍 著, 王玲珍, 肖画 译
王苹与中国社会主义女性电影*——主流女性主义文化、多维主体实践和互嵌性作者身份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社会主义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和她的主流代表作品《柳堡的故事》(1956),重新定义女性作者概念并着力质疑和批判现存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中国电影研究中两个重要结论:女性电影是个体边缘实践并自然具有颠覆性;社会主义电影是铁板一块的政治宣传品, 没有艺术价值。具体地说,这篇文章首先勾勒对中国现代女性电影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早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公共/官方空间的形成;然后通过梳理多重历史背景,简要揭示对女性电影发展不容无视的社会主义早期电影的公共生产模式和能动实验性;最后通过分析王苹的电影重审社会主义时期女性文化实践的多维主体性,将其视为镶嵌于多重历史力量互动作用中的一个具有机动/偶合性的呈现。
2015 Vol. 0 (4): 74-88 [摘要] ( 620 ) [HTML 1KB] [PDF 996KB] ( 1163 )
国外妇女/性别研究
89 朱骅
美国新教来华女传教士“边疆意识”结构分析*
边疆既是一个地理实体,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一个以“归化”程度为基准在空间上不断向外推进的活动带。对于美国来华新教女传教士研究而言,中国边疆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也是对故土“纯正女性风范”的挑战。她们的边疆意识是由女性身份与宗教、国家、种族这三个外在强势身份共谋与反抗的结果。对其边疆意识的结构性分析有助于了解美国妇女运动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复杂协商关系。
2015 Vol. 0 (4): 89-97 [摘要] ( 497 ) [HTML 1KB] [PDF 935KB] ( 827 )
青年论坛
97 杨慧
大学生招聘性别歧视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文章运用专题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对女大学生招聘性别歧视及其社会影响分析发现,八成以上女大学生在求职应聘中遭遇过一种或多种性别歧视,既遭遇显性性别歧视又遭遇隐性性别歧视的女大学生接近3/4。招聘性别歧视不但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难度,还使女大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不公平感和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给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潜在风险。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加大反招聘性别歧视的政策执行力度,促进男女大学生平等就业。
2015 Vol. 0 (4): 97-103 [摘要] ( 856 ) [HTML 1KB] [PDF 993KB] ( 1291 )
研究动态与信息
104 邓子鹃, 林仲华
国内企业女性管理者研究回顾与展望*
女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研究女性管理者的文献不断增加。文章从性别角色认同、职业发展、领导力与管理绩效等方面对国内企业女性管理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评价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5 Vol. 0 (4): 104-111 [摘要] ( 598 ) [HTML 1KB] [PDF 948KB] ( 1000 )
112 张瑞娟, 张俐丽, 尹鹏飞
基于性别视角的领导风格及其效能研究综述*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工作场所和成为领导者,女性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及其领导效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者开展了大量性别视角下两性领导风格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对已有实证研究的主要观点及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一方面阐明这一研究主题的发展过程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洞悉了性别角色对领导风格的影响如何随着时代发展而动态变迁。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2015 Vol. 0 (4): 112-118 [摘要] ( 514 ) [HTML 1KB] [PDF 915KB] ( 954 )
118 魏国英, 杨林翰
在回顾中反省 在展望中发力——“北京世妇会+20:我们在行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 Vol. 0 (4): 118-121 [摘要] ( 458 ) [HTML 1KB] [PDF 889KB] ( 796 )
122 江涛
“第五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女性文学论坛”综述
2015 Vol. 0 (4): 122-125 [摘要] ( 483 ) [HTML 1KB] [PDF 896KB] ( 817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杜 洁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