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过刊浏览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下载中心
· 《作者承诺书》
· 《妇女研究论丛》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妇女研究会
·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妇女研究论丛
 
2016年 0卷 4期
刊出日期:2016-07-25

热点问题研究
文学·文化·传播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实证研究
研究动态与信息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青年论坛
   
热点问题研究
7 肖巍
积极推动性别哲学的本土化发展
2016 Vol. 0 (4): 7-9 [摘要] ( 478 ) [HTML 1KB] [PDF 812KB] ( 851 )
10 佟新
性别社会学需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实践理论
2016 Vol. 0 (4): 10-11 [摘要] ( 485 ) [HTML 1KB] [PDF 789KB] ( 916 )
12 叶文振
社会性别意识与女性人口学发展
2016 Vol. 0 (4): 12-13 [摘要] ( 479 ) [HTML 1KB] [PDF 789KB] ( 939 )
14 宋月萍
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的本土化:必要性及路径
2016 Vol. 0 (4): 14-14 [摘要] ( 529 ) [HTML 1KB] [PDF 789KB] ( 1067 )
15 董丽敏
女性文学研究——话语重构及其向度
2016 Vol. 0 (4): 15-16 [摘要] ( 473 ) [HTML 1KB] [PDF 796KB] ( 997 )
17 刘利群
构建中国特色性别传播研究的方向与路径
2016 Vol. 0 (4): 17-19 [摘要] ( 471 ) [HTML 1KB] [PDF 815KB] ( 903 )
20 侯杰
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呼唤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2016 Vol. 0 (4): 20-21 [摘要] ( 466 ) [HTML 1KB] [PDF 792KB] ( 891 )
22 李英桃
不忘本来 面向未来:建构中国特色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2016 Vol. 0 (4): 22-23 [摘要] ( 474 ) [HTML 1KB] [PDF 790KB] ( 962 )
实证研究
24 牛建林
夫妻教育匹配对婚姻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
现代社会中,教育匹配已成为婚姻关系建构的重要原则,其影响已超过传统婚姻文化中的“门当户对”。夫妻教育匹配程度提高是否有助于改善婚姻质量、促进婚姻关系的和谐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使用1990-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已婚夫妇的教育匹配特征对婚姻关系和谐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受教育程度相当有助于双方对婚姻关系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与之相比,夫妻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双方感知的婚姻和谐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方认为其婚姻不和谐的可能性增大,其自报夫妻融洽的可能性较低、表示遭受过婚内暴力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一方则相反。这种差异性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异质婚中男女双方的婚姻效用。因此,理解和推动整个社会婚姻关系稳定与健康发展,应当正视不同教育匹配现象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2016 Vol. 0 (4): 24-35 [摘要] ( 658 ) [HTML 1KB] [PDF 963KB] ( 1033 )
36 朱安新, 高熔
“养儿防老”还是“养女防老”?——中国老年人主观意愿分析
当前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老年人养老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随着家庭的现代变迁,东亚社会传统理念中的“养儿防老”观念趋向流动,养老的“双系化”倾向有所呈现。研究发现,在影响中国老年人是否认同“女儿养老”的诸多社会因素中,子代的性别结构状况以及城乡差异是比较显著的变量,而反映传统代际关系以及其他维度的变量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这体现了中国现阶段老年人期待“女儿养老”的想法更大程度上并非起因于传统规范的变迁,而是基于现实的子女性别结构的策略性选择。同时,城乡差异仍然是解释当前中国老年人养老观念差异的重要社会因素。
2016 Vol. 0 (4): 36-44 [摘要] ( 586 ) [HTML 1KB] [PDF 943KB] ( 1120 )
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
45 王小蕾
杨三姐告状案:民初女性诉讼案中的道义、法律与舆情
杨三姐告状案是民国初年轰动一时的女性诉讼案。案件源于华北乡村社会在性别权力关系上的失衡。女性对诉讼领域介入,既是对男性权力的挑战,也暗示着导向社会结构改变的因素开始出现。由女性所发起的诉讼案进入审判流程后,道义、法律与舆情的互动关系也呈现出了较为复杂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群体维权意识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6 Vol. 0 (4): 45-52 [摘要] ( 566 ) [HTML 1KB] [PDF 933KB] ( 938 )
53 侯艳兴
自我认同、媒体炒作与知识分子的舆论建构——1934年龚尹霞女士自杀的意义解析
1934年,龚尹霞及其二子一女服毒身亡。这是一件集体自杀的悲剧。对于此事件,不同的主体进行了不同的意义建构。龚尹霞自杀前留下的遗书,突出爱之地位,认为其自杀是夫妻爱情的最高表现;媒体着重突出的是龚尹霞自杀的新闻价值,包括其家庭背景、自杀过程、死后情况及其自杀行为的本质,主要是迎合受众的好奇心以及同情心;知识分子则将龚尹霞自杀言说成妇女解放、社会改造、国族认同等宏大时代主题的契机和符码。
2016 Vol. 0 (4): 53-61 [摘要] ( 531 ) [HTML 1KB] [PDF 941KB] ( 989 )
文学·文化·传播
62 郭戈
高龄初产妇的问题化——基于医学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双重建构
在医学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共同建构下,高龄初产妇已经从一个医学概念成为一种兼具性别意涵与越轨特征的话语体系,并对处于适龄期的中国青年女性造成了一定的身心压力。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从医学、大众文化两个层面分析关于高龄初产妇的流行叙事与价值立场,有助于发掘这种话语背后隐藏的权力机制。事实上,在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的宏观背景下,高龄初产妇的问题化不仅基于医学对女性生理特征的注解,也产生于当前社会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化规训力量。有关高龄初产妇的身体问题化、身份污名化的话语表述,体现出了医学权力与男性权力对女性身体的合力争夺。
2016 Vol. 0 (4): 62-70 [摘要] ( 538 ) [HTML 1KB] [PDF 965KB] ( 996 )
71 杨一
性别叙事下当代被拐妇女生存困境之分析与反思——以贾平凹新作《极花》为中心
作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问题,妇女拐卖同样引发了文艺界的关注。2016年3月,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出版新作《极花》。小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位向往城市的农村女孩胡蝶,从拐卖到获救,最后又自愿回到被拐乡村的经历。本文以《极花》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虚实相间的小说笔法背后,被拐妇女群体在去与留之间惶惶不安的当下和未来;并连同其他一些以拐卖妇女为主题的电影、电视作品,揭示作者所代表的介于传统伦理和现代法治之间的矛盾立场;分析徘徊于新兴都市与塌陷乡村的罅隙里,当代被拐妇女不得不面对有关于性别暴力与道德偏见等命题的生存困境。
2016 Vol. 0 (4): 71-79 [摘要] ( 572 ) [HTML 1KB] [PDF 917KB] ( 1308 )
国外妇女/ 性别研究
80 卢杰锋
就业中的性别认同歧视:美国经验及启示
性别认同是个人内心深处对自己性别的认知,因而也被称之为心理性别。通常情况下,个人的性别认同与其出生时的生理性别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部分个体,他(她)们的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不一致,因而产生了生理上的男性认为自己是女性或者生理上的女性认为自己是男性的现象。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以及变性人等性少数群体的产生与性别认同有密切关系。性少数群体在许多国家面临不同程度的歧视,就业领域的歧视尤其值得关注。中国已经出现了涉及性别认同的就业歧视案件,但目前尚未有任何规制性别认同歧视的法律法规。美国法院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审理涉及性别认同的就业歧视案件,其发展过程中的有益经验能为中国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
2016 Vol. 0 (4): 80-87 [摘要] ( 641 ) [HTML 1KB] [PDF 896KB] ( 1230 )
88 李英桃
妇女不提要求?——西方谈判学中的社会性别议题
1968年杰勒德·尼尔伦伯格出版《谈判的艺术》一书标志着现代谈判学的创立。妇女、女性特质一直是谈判学著作的分析对象,但对谈判实践进行的社会性别分析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随着女性主义学术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起来。在主流谈判学者尽量避免性别歧视内容的同时,女性主义学术也逐渐进入谈判学的主流,影响了谈判学的发展方向。在众多有关社会性别与谈判的研究成果中,针对第二代性别歧视实践的讨论具有代表意义;“影子谈判”“女人不提要求”等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妇女在谈判中面临的“两难处境”逐步被认识到;关于妇女在谈判桌上的“性力量”问题的研究受到关注;学会谈判对妇女平衡好工作与家庭负担至关重要。总之,既有的研究成果充分表明,社会性别因素是与谈判相互影响的,需给予足够重视。
2016 Vol. 0 (4): 88-99 [摘要] ( 720 ) [HTML 1KB] [PDF 926KB] ( 1077 )
青年论坛
100 梁樱
工作状态对城镇已婚女性精神健康的影响——基于CSS2013的实证分析
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整体社会变迁亦带来家庭角色分工领域文化思想的转变,女性“回归家庭”的传统家庭角色分工意识形态开始复萌,“全职主妇”群体逐渐浮现。为了探索外出工作与全职在家的不同工作状态对城镇已婚女性精神健康的影响,本文运用CSS2013的数据,针对工作的已婚女性与全职主妇群体的精神健康差异进行经验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与西方相关研究结论相左,在当前中国的经济文化制度背景下,工作的城镇已婚女性的精神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全职主妇,并且这种优势经由工作的已婚女性所拥有的更强的社会支持来传导。
2016 Vol. 0 (4): 100-110 [摘要] ( 632 ) [HTML 1KB] [PDF 971KB] ( 934 )
111 肖薇,, 罗瑾琏
男女高校教师职业成功感的影响机制比较研究
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了男女高校教师职业成功感的影响机制及其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上级领导和导师指导这两个组织氛围感知对男女高校教师的职业成功感都存在影响;男女高校教师职业成功感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女教师的职业成功感更多源于感知的内部关系支持而非学术资源的获取,而男教师的职业成功感则几乎均等地源于内部关系支持和学术资源的获取。研究结论对女性职业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高校推进性别平等,促进女性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6 Vol. 0 (4): 111-119 [摘要] ( 520 ) [HTML 1KB] [PDF 953KB] ( 824 )
研究动态与信息
120 陈雪
国外性别与移民研究的互动
性别与移民研究的互动是伴随国际移民女性化趋势发展起来的。文章回顾了移民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女性移民到80年代以女性移民为研究主体,再到90年代以后移民研究逐渐走向性别主流化和多元交织性的过程,并认为性别与移民研究的互动使两个研究视阈相互渗透,不仅分别推动着性别研究和移民研究向纵深发展,更促使了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分支的介入与研究融合。
2016 Vol. 0 (4): 120-124 [摘要] ( 574 ) [HTML 1KB] [PDF 893KB] ( 874 )
 
请给本刊投稿的作者下载阅读《作者承诺书》
请投稿作者小心分辨假冒本刊的“官网”
更多>>
《妇女研究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研究会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辑出版:《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主  编:郭 晔
执行主编:张永英
副 主 编:宓瑞新
编  辑: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电  话:86-10-65103472
传  真:86-10-65258990
ISSN 1004-2563
CN 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国际代号:BM1186
版权所有 © 2016 《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  京ICP备15047311号-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邮编:100730 电话:86-10-65103472 传真:86-10-652589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