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小说和现代女性形象的形成
周乐诗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文学研究院,上海 200083
Novels at the End of Qing and Images of Modern Women
ZHOU Le-Shi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摘要 清末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新小说和新女性为重点的文化诉求,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文学中现代女性形象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在性别革命的意义上,不管是民族解放还是个人解放,都有多层面的反映,20世纪女性的问题在清末几乎已经被悉数提出。而清末文化失调的语境,造成现实的女性和想象的女性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张力。
关键词 :
清末小说 ,
现代化 ,
现代女性形象
Abstract :End of Qing i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which traditional style of Chinese literature was being replaced by modern literature as new novels and new images of women become primary pursuit and a crucial period in which images of modern women began to emerge. Construction of images of women became meaningful not only at the level of sex revolution but also for individual as well as national liberations. Women's issues of the 20th Century were actually raised at the end of Qing. However, due to imbalanced literary discourse, a distance existed between women in actuality and women as imaged, leaving room for expansion in novels of the Late Qing.
Key words :
novels at the end of Qing
modernization
modern women's images
作者简介 : 周乐诗(1964-),女,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教授、《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女性文学。
[1]梁启超.论女学[A].饮冰室合集(第1册第 1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9. [2]刘人鹏.近代中国女权论述——国族、翻译与性别政治[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0. [3]邵阳市民驱逐乱民樊椎告白[A].异教丛编(卷五)[C].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4]金一.《女子世界》发刊词[J].丁初我等编.女子世界,1904,(1). [5]饮冰.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A].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897-1916年)[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6]夜郎.劝女子入学堂说[J].女子世界,1904,(2). [7]别士.小说原理[A].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8][美]高彦颐,李志生译.闺墅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9]董仲舒.春秋繁露·天辨在人[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A].饮冰室合集(第册第1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9. [11]胡适.官场现形记》序[A].胡适文集(第4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2]梁启超.新民说[A].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C].北京:中华书局,1989. [13][美]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14]李伯元.文明小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5]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1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17]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8]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A].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9]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
许琪. 随父姓、随母姓还是新复姓:中国的姓氏变革与原因分析(1986-2005) [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3): 68-.
[2]
吴惠芳;王宇霞.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妇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向“十四五”规划的讨论 [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 0(6): 8-.
[3]
孔煜也. 三八饭店盛开革新花:“大跃进”时期的妇女与技术劳动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5): 113-.
[4]
计迎春. 社会转型情境下的中国本土家庭理论构建初探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5): 9-.
[5]
郑新蓉 王国明. 教育公共性的嬗变——也谈我国农村教育兴衰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1): 23-.
[6]
林晓珊.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家庭变迁:轨迹、逻辑与趋势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8, 0(5): 52-.
[7]
许琪. 时间都去哪儿了?——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中国男女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8, 0(4): 19-.
[8]
郑长忠. 构建面向未来的妇联组织——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妇联组织发展研究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8, 0(1): 14-.
[9]
刘洁. 父权制-现代化-个体化:娘家研究的演变梳理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7, 0(5): 98-.
[10]
杨凡. 家庭关系现代化对农村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研究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6, 0(3): 101-108.
[11]
王青亦. 性别现代化:王汉伦的电影表演与性别协商 [J]. 妇女研究论丛, 2012, 0(5):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