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既有关于女性劳动者的研究多基于特定社会角色或职业类别,少有研究关注性别化劳动在平台经济下的微观实践。通过对女性外卖员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女性外卖员在平台规制下的性别展演表现为动态的身份调整,从"示弱劳动"到"优势劳动"的转化,以及基于社交媒体和社群所实现的"逆向连接"。这样的展演与平台经济下基于算法的"无差别"监管、精细化服务、情感规训等数字劳动机制密切相关。虽然受到生产领域下性别规范的羁绊,但女性外卖员能够依据情境化、个体化的送餐实践重新塑造属于自己的平台劳动话语,这样的性别展演凸显了性别与平台劳动的深层互动,也拓展了我们对于平台化性别劳动的理论反思。
|
|
关键词 :
性别展演 ,
 ,
性别规范 ,
 ,
女性外卖员 ,
 ,
平台 ,
 ,
劳动
|
|
[1] |
黄盈盈. 跨国视野下的“西方性学”[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72-. |
[2] |
丁依然;董晨宇. 制造夫妻:中国形婚群体的剧班协作、达标表演与身份失调[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87-. |
[3] |
牛天. 规制的美丽:平台中介下女性团课教练审美劳动的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17-. |
[4] |
罗雅琳. 革命政治中的“女性气质”问题——从夏衍的《秋瑾传》到颜一烟的《秋瑾》[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99-. |
[5] |
苏熠慧. 从“一元主体”到“多元主体”:“90后”打工女性主体的类型学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44-. |
[6] |
丁瑜;梁家恩. 外发工厂妇女的劳动生活困境与应对:一个零工经济与性别融合的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32-. |
[7] |
许琪. 女性受教育程度对育儿分工的影响——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58-. |
[8] |
王颖. 建设革命家务——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学陈敏运动”为中心的考察[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6): 111-. |
[9] |
汪洋. 共同财产制下离婚经济补偿的价值基础、教义构造与体系协调[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73-. |
[10] |
杭苏红. 人格”的四重奏:五四运动前后女校学潮中的群体心理与社会历史(1911-1925)[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98-. |
[11] |
张骁健. 未完成的个体化:老年公园相亲实践中的主体性及其制约——基于北京市C公园相亲角的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25-. |
[12] |
马勤勤. 世界视角与中国问题——评叶凯蒂《晚清政治小说:一种世界性文学类型的迁移》[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122-. |
[13] |
林晓珊. “回家吃饭”:工作与家庭冲突中的饮食实践[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37-. |
[14] |
戴瑞君. 法律如何定义对妇女的歧视[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52-. |
[15] |
阎天. 女性就业中的算法歧视:缘起、挑战与应对[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 0(5): 64-. |
|
|
|
|